早前筆者有幸去到澳門威尼斯人劇場欣賞了在澳門載譽重演的史詩式舞劇《只此青綠》,這是由故宮博物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等創作的,於2021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進行首演,並榮獲第17屆文華大獎,至今團隊已經走訪了60多個城市、公演超過500場次,火遍各地的作品。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故宮博物館的珍藏品,講述有關北宋天才少年畫家王希孟傳世、與《清明上河圖》並駕齊驅的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圖》的故事,將千年前的畫作以現代手法將平面視覺藝術以舞蹈形式來呈現,有別於一般觀賞畫作。
以曼妙舞蹈演繹畫作
故事以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講述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穿越時空回到宋代與王希孟一起繪製《千里江山圖》。舞劇以展卷人的視角,走進王希孟的內心世界,他們互相欣賞、心意投合以精神相交。筆者十分喜歡將靜態畫作轉化為動態舞蹈,當中還蘊含了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如篆刻、製墨、織絹等過程,全是我們現代人平常較少接觸的。編導以詩意與意象淡化敘事,以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讓宋代和現代兩條故事線交錯進行,展示千古名畫的創作歷程與難能工藝,將畫作立體化,讓觀眾可以多角度閱讀和欣賞這千年畫作,絕對是嶄新的體驗,更可將文化傳承。故意終結時編導更進行了藝術化處理,讓創作完畢的王希孟「穿越」到自己的畫作上,很喜歡這個天馬行空的安排,極具詩意。
一齣成功的作品是需要台前幕後龐大的人力物力共同貢獻出來的,從台燈聲、劇本、舞者等均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水平,人物穿越更別具代入感。而當中群舞的高難度動作讓筆者印象深刻,她們以90度向後彎腰來呈現《千里江山圖》中那些山脈的陡峭氣勢,完場離開時看到有觀眾在海報布置前模仿這動作拍照打卡。但說到最讓筆者讚嘆的,是別開生面的舞台效果,團隊分別在舞台及懸掛的布景設立了兩部分的旋轉裝置,將時空交錯的效果完美呈現,從各方面絲絲入扣的安排,看得出團隊對藝術的堅持和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
史詩式舞劇《只此青綠》再度在澳門上演。(相關機構圖片)
舞劇以將靜態畫作轉化為動態舞蹈,意境優雅。(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