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漫長的居家抗疫,令香港人人像都感染了或多或少的抑鬱症。
近來對我來說最好的「抗抑鬱」良藥,是在Disney+看的《熊抱青春記》(Turning Red)。
要寫這一部合家歡的Pixar動畫電影其實有一點難度,因為由頭到尾要乜有乜,令大人小孩開開心心滿足有餘,確實沒太多可以去思考討論批評的地方。反倒是這位華裔加拿大女性導演石之予,於2019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包寶寶》,母親一口吃掉「孩子」那一幕的「黑色溫柔」更有值得討論的象徵意味。
《熊抱青春記》的故事,也算是《包寶寶》裡Control Freak母親跟孩子關係這主題的一個動人延續。故事說喜愛畫漫畫,沉迷男團偶像,暗戀鄰家男孩和開始踏入青春的女主角,一天醒來發現自己一生氣便會變成紅熊貓,變紅熊貓似是在比喻女生青春期開始來經等生理變化。她由最初不知所措,到逐漸享受自由變身的各種樂趣。控制狂的母親後來告知她,變身原來是沿於一個神秘的家族傳統。
正如Pixar多年來建立下的優質口碑,這次也同樣沒有令人失望。故事鋪排發展十分自然流暢,沒有悶場,有搞笑、有動作,也有友情親情感人位,變身後的紅熊貓也非常可愛。小朋友觀眾固然能開心滿足,成人觀眾也大概能透過故事回想起青春期時,追尋自由意志過程中的一些苦與甜。紅熊貓的周邊產品應該也會大賣。實在想不到有甚麼好去批評挑剔的地方。尤其是在這一段令自己開心份外困難的日子,更應去珍惜這些能令自己滿足地好好笑一場的作品。這次電影配樂和主題曲跟過去迪士尼和Pixar不同之處, 是用了故事中女主角沉迷的男團偶象4*Twon的歌曲(令人聯想到當年的West Life),算是也有一點新意思。
女主角成長於加拿大的一條唐人街中,故事也明顯地是來自導演成長經歷的回憶。上豆瓣看評論,有留言說華人家庭大多是由父權影響孩子的自由發展,並非母親。不過看回石之予的家鄉是重慶,重慶女子的「強勢潑辣」刻板印象,又似是讓這樣的人物設定變得比較合情合理。
作者:肥大力 過氣紙媒人。中年肥佬。遊手好閒。目中無人。孤獨患者。任職《明報周刊》期間曾出版人物訪問集「Shall We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