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是一門藝術是毋庸置疑,但藝術本身卻超乎利害甚至是離地的,要透過人的想像力、情感與記憶來體現當中之美。不過紅酒既是藝術也是一項商品,要把其在國內普及至大眾都識貨,也是一項商業上的「藝術」,於是今次就邀來國內紅酒企業家陳芳Judy來談談,在國內經營葡萄酒莊園之心得。(文:林碧嘉 圖:相關機構)
個人努力非萬能 成功乃時勢造美
Judy的怡園酒莊在1997年由她父親創立,那時中國經濟正急速發展充滿機偶,只有廿多歲的她由投行工作轉而接手父親的家族生意,她憶述:「在剛開始的階段無所適從,既不熟悉中國市場,也不懂得管理,就連紅酒也不太認識,就像在大海浮沉無方向只知拼命游。進入第二階段,2005年左右國內經濟持續向上,全球也對國內紅酒市場持正面態度,我卻以為自己學懂了很多,開始自我膨脹,自命天才,以為成功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現在回望那時其實成功往往是因時勢使然。」的確,構成「成功」的因素絕多來自時勢、運氣,努力非萬能,始終有命限。
國內紅酒市場參差
在地大物博的國內,傳統酒總類繁多,這顯得歷史來自西方的葡萄酒不易普及,尤其在三四線城市。Judy的酒莊設立於山西,她亦認為國內紅酒受歡迎程度參差,她解釋:「疫情關係,這數月來我住在國內,到訪過不同省市,因國內面積大,所以市場落差亦大。如上海,現在已發展至假如你不飲Burgundy、Natural wine,人們會鄙視你,如果你只認識五大名莊,人們會戲稱你是土豪。但當你身在北京、深圳就不會那麼明顯,所以即使同樣是一線城市亦有所差別。而山西則不在水準,在上海、北京這些地區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其他葡萄酒莊,而山西或其他三四線城市則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在這類地區我們的主要競爭反而是山西白酒。所以國內市場極多元、多變,根本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準則去量度。」
大眾品味有待提升
葡萄酒是藝術品,如何看待藝術品是根據個人背景與品味,正如一幅當代藝術畫作一片純色顏料,沒藝術涵養的會覺得無聊、炒作;但稍懂藝術史的則看懂其中後現代思潮與反主流藝術的意味,鑒賞紅酒亦同樣道理。Judy為收集更多市場資訊曾到訪國內大小酒鋪、超市以至便利店,她得出的結論是國內人對品鑒紅酒的知識和市場普及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她說:「在一線城市,酒鋪賣的牌子大部分我也認識,然而在三四線城市,酒鋪或超市賣的根本不知道是甚麼。只是純粹以產地作招徠。有次我曾問某酒鋪老闆『現在網上任何資訊也有,你覺得這樣的牌子以這個高價錢,可維持多久?』他竟答我五至七年。這時我才明白,國內大眾純粹把紅酒當作是一般飲品,有些人看見某瓶來自法國的酒就主觀認為很高級,即使是很一般甚至低質素的法國紅酒,酒鋪賣六、七百元,也會有人以為價錢貴很高級而受落。簡直顛覆了我這麼多年來的價值觀。」
Judy的父親在十多年前已再沒有從事酒莊生意,放手由她自己打理。
Judy的父親在退休前跟法國人做生意,後來更邀其法國人生意夥伴到國內搞酒莊。
Judy稱如今酒莊面對最大的隱憂是農耕問題,國內年輕人不想從事農務工作,以致沒有新血加入,但業務也不想太機械化,進入兩難。
位於山西太谷的怡園酒莊,那裡四季分明、雨水少且日光強烈,晝夜溫差大,是種植釀酒葡萄的好地方。
怡園酒莊最近就與澳門瑞吉酒店雅舍聯合呈獻「精采雅膳」美酒晚宴,以國內時令食材入饌,創作與精選佳釀互相輝映的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