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情緒漩渦

尋找內心平靜
21/01/2021
12387
收藏
分享

早前我在社交媒體上做了一個調查,看看有多少朋友會因為與人比較,而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結果有點出乎意料,那些看似很自信、符合大眾「成功」標準的朋友,竟然也長期陷入焦慮與妒忌的情緒中。

在當下我忽然有種釋懷 —— 其實我們都一樣。

最近在看《斜槓青年實踐版》,作者對人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好這回事,花上了很大篇幅去分析。作為社會動物,人需要依賴群體而生,而群體就存在著嚴格的階級,個人在群體中的地位基於兩個因素,一是你與他人的強弱對比,另一個則是別人對自己的認同和接納程度。而一旦發現地位受到威脅,這種心理機制就會引發焦慮、擔憂、妒忌等情緒。

那要如何擺脫呢?作者建議我們,別再把焦點放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結果之上。

既然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與其看著別人跑,倒不如專注於自己腳下的每一步。

說起來當然容易,但要實踐卻不簡單,我覺得關鍵在於你有多了解自己。焦慮,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每天打開新聞、開社交媒體,就會獲取各式各樣的資訊,當你看見別人所謂「成功」的生活時,就會潛意識跟自己說:那也是我「想要」的生活。你不察覺,直到你深陷痛苦中,也許才會發現,自己一直所追求的,都是別人的願望,而並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當然,即使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也不代表不會被社會、家庭的期望所動搖。

所以想內心足夠強大,我決定來訓練一下心智——練習冥想。早幾年開始接觸冥想,但一直沒有動力去做,因為即使要我坐著五分鐘不動,內心也會急得猶如熱窩中的螞蟻,腦海中會不斷出現未完成的事,叫我快快睜開眼去工作。當然後來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書時,讀到作者去印度學瑜伽的經歷就知道,那完全是自尊作怪的緣故。

要找到內心的平靜,第一步,是先要察覺它們的存在。去年因為要脫離舒適區,嘗試新的事情,內心焦慮不安。那時剛巧有朋友邀請我參加為期 21 日的冥想體驗,我急於擺脫這個情緒漩渦,於是也努力跟隨著指引去做,當然有時其實完全無法靜下心來,只逼著自己「完成」,但也有時能稍微安靜下來。

有天晚上心跳急速得難以入睡,我唯有回想那些冥想指引,深呼吸一口氣,再呼出一口氣,吸氣、呼氣,突然察覺到自己一直沒有接受「未知」,一直想跟時間比賽,所以才會如此焦慮,因為這些事情我根本無法控制。意識到這點的瞬間,心跳就開始放慢了,繃緊的身體漸漸放鬆下來。

雖然完成了那 21 日冥想體驗後我沒有繼續冥想下去,不過這次的體會也讓我非常深刻。

於是新一年的其中一個願望,就是每天都要冥想。常霖法師在個人網頁這樣寫道, 做冥想最重要是「寧可短,不可斷」。於是我決定根據個人需要尋找適合的冥想引導,有時只是五分鐘,有時則是十多分鐘,直到目前為止,從沒間斷,剛巧也是21天。現在每次做,再沒有很急想要去哪裡的感覺,終於開始能夠平靜下來,也對自己的情緒變化察覺更敏銳。

當然覺悟只是一時,轉眼又會忘記,所以需要重覆不斷的練習。下次當大家覺得很焦慮不安的時候,也不妨停一停,深呼吸,跟自己對話一下,察覺自己的情緒,或許會有新的發現也不一定。

莎莉

偽文女生,愛文字,愛一切美好的事,現為偽KOL、編輯及媒體撰稿員。目前經營旅遊品牌《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以及自我成長品牌《莎莉斜槓人生提案》,致力分享人生旅途上的所見所聞。

FB: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

IG:walking_travel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