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右旗位於河西走廊北緣,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記載著輝煌的歷史文化,洋溢著獨特的民族風情,孕育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雙峰駝的核心區,是遊牧文化、長調文化傳承和發揚的搖籃
這裡的大漠最深處,有2015年獲批的中國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巴丹吉林嘎查,是阿拉善盟唯一的國家傳統村落;這裡的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其中曼德拉山岩畫距今6000多年,雅布賴山手印岩畫是1-3萬年前先民智慧的傑作,巴丹吉林廟始建於1755年,是大漠腹地的藏傳佛教古剎,雄偉莊嚴,蘊藏法度,雕樑畫棟,巧奪天工,歷經了200多年的歷史滄桑。
巴丹吉林沙漠總面積4.9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中國第二大沙漠,以“奇峰、鳴沙、群湖、神泉、古廟”五絕著稱。最高沙峰必魯圖峰,海拔高度1611.009米,相對高度500多米,被譽為“世界沙漠珠峰”;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已探明的湖泊有144個,其中淡水湖12個,水域總面積4.9萬畝,堪稱“漠中江南”。最大的湖泊諾爾圖湖面積2205畝,水深28米。位於音德日圖湖的 “神泉”,鹹水湖中湧出天然礦泉水,是歷代阿拉善王爺的“御用” 水,有強身健體之功效。被譽為“上帝劃下的曲線、蒼天締造的神奇”。
曼德拉山岩畫景區位於阿右旗曼德拉蘇木境內,現有岩畫4234幅,是一處集科考、探古、觀光、旅遊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勝地,曼德拉山岩畫,因年代久遠,幅數眾多,內容豐富,密集度高,成為世界岩畫寶庫中的稀世珍寶,被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據考證,年代約從新石器時代至唐、宗、元、明、清各朝代,距今約有6000多年的歷史,作者有匈奴、突厥、黨項、蒙古族等,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以及民族遷徒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