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四周年,特區政府將於明(20)日舉辦多項活動,與廣大居民和旅客共同歡度節慶。
對於國際化推動本地市場經濟活力,這個是明年本地首先以東南亞地區針對的大方向,到底我們要如何準備好應對國際客人來;本澳隨了大型綜合體有國際能力,很多本地中小企對應對外語客人是要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前綫的銷售,旅遊,交通,餐飲等行業的工作人員。我們要趕快想方法去把他們吸引去提升前綫的外語能力,不能只靠培訓這個傳統的思維去硬推,一個疫性後的三年過去,2023年出現了很多人工智能軟件,大部份都在手机程式內,我們要多想方法如何去利用手機與前綫人員的關係應用, 我看這應該更早安排與各行各業去應對了。
新一年來臨,正是青年回顧生涯部署的時候。然而在快速變化時代,青年如何跨越眼界,預視未來機遇,需具備積極探索精神。澳門雖小,但亦受全球經濟秩序牽引,而形成重點產業轉移,影響着區內經濟及就業發展前景。青年抉擇及熱情,將決定人生航向。
早前,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2022學生表現結果,澳門學生的數學、科學和閱讀素養均表現出色;除了是學生自身的努力,亦須肯定學校和教師團隊在教育工作上的付出和作用。
澳門新城A區的建築工程正如火如荼,而連接澳門與氹仔之間的第四條跨海大橋建造已進入最後階段,並預計於明年第二季竣工。因此,公共建設局於日前舉辦“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徵名活動”,希望能透過大眾集思廣益,為第四條跨海大橋之命名供政府參考。
近年,本澳按照“二五計劃”的目標,積極把握大灣區和深合區的發展機遇,加大力度培育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為本澳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實現經濟多元化,成效值得肯定。有社會聲音指出,政府應繼續推出扶持鼓勵措施,助力中醫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4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優化醫療衛生系統,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引介明年度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政策時亦提到,明年(2024年)將審視醫療機構牌照制度,研究增設介乎於醫院和診所之間的醫療機構類別,拓展醫療市場發展空間。有本澳醫療團體表示,十分支持政府提出有關「日間醫院」的概念,認為「日間醫療模式」能吸引更多以醫療、保健和養生為目的的旅客來澳,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