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多亮點

學者關注大灣區發展方案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及澳門創智發展研究協會,昨(15)日舉行「2018特區政府施政報告:觀察與建議」座談會,對下年度《施政報告》進行解讀和討論。與會學者指出,今年《施政報告》當中有許多新亮點,其中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重點。 本澳2018年施政方針備受澳門及內地社會各界關注,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教授認為澳門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黃金時代,港珠澳大橋今年年底也具備通車條件,但相關利好政策及發展機遇,亦將為澳門帶來挑戰,政府施政壓力也逐年加大,需要政府科學決策,帶領澳門科學發展,建議由中央牽頭,設置粵港澳協調機制,突破制度限制共同發展。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執行副院長、教授方泉認為,《施政報告》有很多民生項目並沒有納入法律提案中,包括《都市更新法》、《土地法》,《經屋社屋法》、甚至是澳門所發展的特色金融等。而且施政報告多次提及的「大灣區」建設,也沒有切實方案。她擔憂澳門法律不但未能融入區域發展,甚至可能會產生障礙。 有關官員問責制方面,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鄞益奮認為,現今官員問責並沒有系統化,認為應引入一套適合主要官員的問責制,包括誰承擔責任、法律後果等。(何灝恩攝)

16/11/2017
36608

蕭志偉指《施政報告》回應社會訴求

有家長期多關注有特殊需要兒童

行政長官崔世安前(14)日發表《2018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報告》提及明年財政預算逾1,100億元,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昨日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預算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最高,但認為支出合理。 蕭志偉表示,從宏觀角度看,他認為《報告》突顯特區政府具備信心和決心持續深化五大民生長效機制,全力推動共建共享經濟成果,在現時穩健的財政儲備下,應該「量入為出、應洗則洗」,當中投放資源於防災、減災、建設大數據平台、環保、交通網絡的改善等,他表示認同。 另一應邀出席嘉賓、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講師呂開顏表示,《施政報告》回應社會訴求,不過,他認為政府鼓勵生育,但除增加出生津貼外,在支持母乳哺育、幼兒保險、醫療、教育、家傭、婦女,乃至勞動力等政策和具體措施,也需要調整和進一步強化。 有市民致電節目發表意見,認為《施政報告》對有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缺乏關注。陳先生指出,其妻子為了照顧有特殊需要小孩,辭去原有工作,加上政府缺乏特殊治療配套,讓有特殊需要家庭百上加斤。 另有家長致電節目時指出,家中一名八歲小童患有自閉症,需要持續性治療,坦言16,000元的津貼等於杯水車薪,連兩個月的治療費用都不足夠,加上政府及其醫療體制本來就相對缺乏對特殊兒童的治療,不時需要香港澳門兩地走以求更好的醫療服務。加上津貼發放範圍一刀切,直言政府對特殊家庭照顧不足。

16/11/2017
3827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