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辣」前應多作研究

勿將好意變憾事

去年底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北京述職期間罕有地預告短期將為樓巿「加辣」,至今澳門街對「加辣」的聲音周街都是,甚至有傳今個禮拜或月底會推「辣招」。無奈澳門人多地又少,加上基本上人人都是地產經紀,居住及賺錢均與樓巿息息相關,到底能否買到樓、到底層樓價格會否受影響等問題,驅使每個人都想快一點知道如果「加辣」會是怎樣的。 鄰埠香港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樓價對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進一步惡化至19.4倍,數字是歷來最高,即是香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而本澳亦相信好不了多少,相信隨便在街上問任何一個年輕人,十個有七、八個都可能是活生生的「買唔起樓」個案。 有地產業者認為,再「加辣」可避免樓價大上大落,有利樓市持續健康發展。一路以來的「辣招」著力點主要在透過增設特別印花稅、限制非首置樓宇按揭等需求管理層面上,但單靠需求管理措施成效有限,業界指出縱使再有「加辣」措施預料半年就會被巿場消化,明年如無意外,經濟環境續改善,甚至預料今年下半年樓價升5%。 而是次政府預告「加辣」或影響調控部置的成效,並會令巿民得到「加辣是因為樓價升勢加快」的訊息,動機雖然好,但實際幫助不大。將來倘若「加辣」乃是再次收緊按揭成數,相信想要「上車」的年輕人及自住準買家必定難上加難。如果政府從房屋空置稅或累進稅等方面著手,力度不足則作用有限,太勁卻會影響本澳的營商環境,實在「兩面不討好」。故希望政府施以長遠房屋規劃及短期措施並行政策,「加辣」措施必須經過綜合深入研究會否影響澳門經濟和業界生計才實行。 事實上,想更有效地解決本澳住屋問題,在供應面著手應是最好,透過同時增加公屋、私樓供應,減低供不應求及炒賣現象。昨日政府宣布皇庭海景傍興建遊艇會的剩餘用地3.8萬平方米會歸還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向傳媒表示,已計劃用作興建公屋,預計合共有 2,000個單位。雖然未知何時可以動工,但至少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一件實際的事情。

23/01/2018
12678

上月通脹率按年升2.04%

2016年7月以來最大升幅

本澳上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11.08,通脹率按年上升2.04%,為去年各個月份中最高升幅,同時亦是2016年7月以來最大升幅;去年全年通脹率則為1.23%,較2016年的2.37%進一步下降。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上月的按年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費用和男女裝鞋售價上升,以及公共泊車咪錶收費、門診費用和學費調升所帶動。各大類價格指數中,醫療、教育和家居設備及用品大類按年分別上升4.38%、4.25%及3.77%,通訊大類則下跌5.40%。 上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51%。冬季成衣應市,帶動衣履的價格指數錄得3.25%的升幅;旅行團收費及家傭工資上調,令康樂及文化和家居設備及用品的價格指數分別上升1.82%及1.22%。另一方面,酒精飲品售價下調,致使煙酒的價格指數按月下跌0.94%。 全年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為109.56,較2016年上升1.23%;外出用膳收費、學費、男女裝鞋售價及門診費用上調,合共推高全年通脹率0.92%。按大類劃分,指數升幅較大的為教育(+6.32%)、醫療(+4.42%)及交通(+3.75%),通訊和住屋及燃料的價格指數則分別下跌4.68%及0.79%。全年的甲類(109.66)及乙類(108.73)消費物價平均指數按年分別上升1.20%及1.43%。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物價變化對本澳整體住戶的影響。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約50%住戶,其每月平均開支在10,000至29,999澳門元之間;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約30%住戶,每月平均開支在30,000至54,999澳門元之間。

23/01/2018
1087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