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或許沒有哪一座橋梁,需要承載比港珠澳大橋更多的使命,一國兩制的實踐、中國的百年工程、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甚至也肩負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使命。美國布魯克林大橋象徵了紐約灣區的崛起,而港珠澳大橋亦將見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這是珠三角的大時代,澳門的命運將就此改變,只是,會是怎樣的改變? 長達九年的施工期,人人都在期盼大橋上川流不息的那一天,期待大橋對灣區發展、珠三角經濟交流帶來的加成效應。這無疑有利於澳門旅遊產業的發展。早有澳門學者推估大橋通車後的經濟模型,內地一些沒有直飛澳門的城市,將更容易利用港珠澳大橋由港來澳,也會吸引訪港的國際旅客來澳留宿,增加澳門旅客數量,帶動旅遊、博彩、零售、飲食甚至會展業的發展。 三地的融合發展是港珠澳大橋最重要的使命,而一座被譽為「百年工程」的大橋,應該用更前瞻的眼光來看待。粵港澳大灣區的精神,應是各城市間發揮優勢互補的功效,形成一個緊密融合的灣區經濟體。因此「走出去」與「吸進來」,是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本澳最重要的課題,但從目前的通車安排來看,似乎並未考慮到「走出去」這一環。 根據目前所知的通車安排,港澳間主要以申請「常規配額」供跨境私家車往來,港方來澳300個名額,除「常規配額」外,香港市民能夠申請「一次性許可」駕車來澳,並在口岸停車場泊車轉乘。 澳方赴港600個名額,具體申請資格尚未公布,粵澳間的通車安排也無下文。若按香港發放「常規配額」的標準,在兩地設有公司及工作的人士將能夠申請,但對澳門而言,這個標準是否能夠切合港珠澳大橋為本澳帶來的機遇? 600個配額又是否足夠? 從旅遊產業的角度來看,澳門是區內首選的旅遊目的地,長期累積的經驗令澳門在酒店管理、旅遊管理等方面保持領先優勢,未來大灣區中的旅遊產業,勢必需要來自澳門的專業人才,也將成為澳門人走出去的契機。 而在吸引更多旅客的同時,本就已經超負荷的旅遊承載力又要如何紓解?口岸交通壓力驟增,尤其集中在黑沙環一帶,對市民而言是否增加了出行困難?這些疑問也需要透過大灣區來解答。澳門本就是地狹人稠的微型經濟體,港珠澳大橋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終極目標,是要令區內居民交通更便捷,往來更緊密,進而消除地理的疆界,區內人民能夠自由發展。因此考慮通車配額不僅僅要考慮 「需求」,也要因應不同的城市特性加以安排,從這個角度來看,澳門需要更多的配額、更多元的通車方式,令人民更自由的流通、更自在的生活。每一位澳門市民都期盼大橋通車的那一天,也期盼通車後會發生的正面改變,這不但需要特區政府更前瞻地規劃、更加積極地爭取,也需要適時的公開,讓每一位市民參與其中,迎接大灣區時代的到來。
本月16日大年初一下午2時許,發生於提督大馬路與雅廉訪大馬路交界(近南益工業大廈門口)的一宗嚴重車禍,導致一名本澳九歲男童軒仔腦部重創,事件至今已漸被世人淡忘,但軒仔的父母,在剛過去原本喜慶的新春節日裡,卻是心如刀割。 軒仔前天剛動完第二次開腦手術,據軒仔父親譚先生昨日向本報記者稱,兒子仍處半清醒狀態,又引述醫生指,兒子的左手活動機能,將來會大受影響……據昨日探望軒仔的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陳桂舜稱,車禍現場的人行橫道,與車輛前進的「緩衝帶」(通常是黃格仔)距離太短,不合國際標準,即使有人「衝燈尾」,亦有足夠時間煞車,避免慘劇發生……
港珠澳大橋澳門一方汽車跨境前往香港方案始終沒有公布,鄰埠香港卻即將在下周二(27日)開放申請港澳跨境私家車「常規配額」,就目前所知訊息來看,扣掉不知何時能夠申請的「港澳兩地牌」,未來能夠駕車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的,只有港澳政府商定的600個「常規配額」,至於香港市民享有的「一次性申請泊車轉乘」權利,澳門市民只能望眼欲穿。交通事務局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詳情細則還在跟進中,「無任何消息可公布」。假若本澳能夠駕車前往香港的資格,只有那配額的600個,申請配額需要甚麼資格至今也無公布。澳門作為港珠澳大橋的出資方,是不是一般澳門市民想駕車登上港珠澳大橋,比登天還難?
每逢佳節胖三斤,不少市民過年期間都享受了各種各類的賀年食品。尤其是「糕」類,不少網民笑稱每逢新年便要「let eat 糕」食到怕。若食品屯積太多,不妨考慮把食品轉贈給有需要的人。澳門明愛「明糧坊」首次推出賀年食品回收計劃,收到的捐贈品會用於慈善賀年拜訪活動,贈予有需要人士,該計劃至明天(周六)截止。 明糧坊服務主任莫麗珊表示,澳門明愛至2011年起承辦「明糧坊」,提供食物銀行服務。當中的短期食物補助服務申請人數持續上升,去年約4,500人次申請服務。補助物資主要靠政府撥款、機構的捐贈或供應商低價出售,以及市民的捐贈。 今年「明糧坊」首次推出賀年食品回收計劃,期望市民免於浪費食物,又可轉贈予有需要的人。由年初四(19日)起,明愛轄下的機構僅收到十多份食品,當中包括糖果,餅乾等。當日亦有熱心市民阿Sam前往捐贈兩盒年糕。他表示,家中賀年糕點「多到根本無可能食得晒」,為免浪費趁早贈給有需要的人。 莫麗珊又呼籲有意捐贈食品的市民,需留意食品需尚未開封及至少仍有半年保存期。因衛生問題盡量不要捐贈新鮮食物。雖然相關的賀年食品回收計劃明天截止,但「明糧坊」會繼續接受市民的食物捐贈。
一連七天的春節黃金周假期已經結束,旅遊局昨(22)日在網站發布七天假期旅客資料數據,由除夕至年初六(15日至21日)期間,訪澳旅客合共96.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6.5%。其中內地訪澳旅客約71.6萬人次,較去年上升12.3%。 七天假期中,以年初三(18日)訪澳旅客人數最多,達到18.5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就佔14.3萬人次。前日(年初六)黃金周最後一日,內地旅客訪澳也達到10.6萬人次,增幅1.2%,當日整體旅客則減少1.4%至13.6萬人次。對於內地旅客有所增加,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陳志杰昨日向傳媒表示,內地中產階級比例正在擴大,今年遊客花費金額亦增加,較以往闊綽,相信與內地經濟好轉及富裕人口增加有關。
民政總署於農曆新年年三十至年初六期間,於澳門半島孫逸仙大馬路近旅遊塔的新城填海地及氹仔史白泰海軍將軍馬路近海傍一帶設置爆竹燃放區,共吸引47,000人次入場燃放爆竹煙花慶賀新年,今年共有140人燃放爆竹煙花時不慎受傷,幸全部僅受輕傷,都是輕微擦傷及手腳燒傷,當中八人要送往醫院治療,都是輕微燒傷或擦傷。
民政總署今年繼續延續往年傳統,在昨(22)日大年初七「人日」,聯同澳門商業銀行向居住在離島的長者進行新年團拜,並安排一系列賀年活動,包括醒獅、12生肖拜年及嘉賓向長者派發利是等賀年活動,近千名長者參與,現場氣氛熱鬧歡樂,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出席為醒獅進行點睛儀式。 戴祖義致辭時向長者拜年表示,今次活動是感謝長者多年來對澳門社會的貢獻,承諾民署將繼續關注離島社區的發展,致力改善市政設施及居民生活質素。 賀年活動當中,醒獅的採青演出深得長者歡心,有長者用手機拍下演出與朋友分享;活動亦安排福、祿、壽及12生肖向長者拜年,最後由現場嘉賓派發利是,場面熱鬧充滿賀年氣氛。
民政總署在春節期間巡查食肆200多次,期間發現有17間食肆在未有向民署申報下調整收費,於是對其發出告票,每間罰款2,500 元。 春節期間不少食肆都會以「三工」為由,加收費務費或調整價錢,食肆每次調整收費都需要向民署申報,否則即屬違法。民政總署在今年春節年初一至年初五期間向食肆進行巡查。民署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下圖)指出,民署在春節年初一至年初五期間巡查食肆約200多次,發現其中有17間食肆在未有向民署申報下更新價目表,情況嚴重,表示對違規食肆會加強巡查,又指現時的申報手續已經簡化,商戶更應守法。 根據民署資料指出,自今年起至2月15日期間,共收到535間食肆的收費調整申請,另有339間申請在農曆新年期間額外加收附加費。 而今年未有申報下調整價錢為17宗,較去年的12間有所增加,被檢控的食肆將會被科處2,500元罰款。
氹仔客運碼頭營運管理公司CSI集團前天(21日)在氹仔碼頭舉行新春醒獅團拜及採青儀式,獲多個政府部門及商戶出席支持,嘉賓包括海事及水務局代表、港口管理廳廳長唐玉萍,港口管理處處長陳耀宗、海關代表、口岸監察廳廳長殷鎮玄,移民局代表、李浩宏警司,金光飛航,噴射飛航及粵通船務代表,CSI 集團同事與數十商戶出席支持。 CSI 集團董事主席鄭志錦表示,感謝海事及水務局、海關及移民局等政府部門全力支持及配合,促成了今天的賀歲醒獅活動。CSI 集團期望,每年都能為碼頭帶來新氣象,並透過不同形式的節日及活動,為氹仔碼頭引入更多人流,讓氹仔碼頭成為各地旅客的重要出入境口岸。今年一系列的農曆年賀歲活動,正展現了營運管理公司對提升氹仔碼頭形象的承擔與主動性,同時亦體現了本公司的宗旨,打造一個能讓旅客同參與,共建和諧互動新口岸的目標。 眾嘉賓先在氹仔碼頭售票大堂為兩頭醒獅進行點睛及採青儀式,隨後醒獅隊伍向商戶逐一拜年,並在設於碼頭的媽祖廟進行拜神儀式,祈求狗年各商戶生意興隆,所有本澳居民及來往旅客出入平安,事事順利。
《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生效一年多,但「家暴」案件仍時有發生。一對結婚已25年的夫妻,近年常因感情及賭博問題爭執;妻子指丈夫有外遇,丈夫則指老婆嗜賭。妻子訴稱常被痛打,最終無法忍受,報警求助。司警調查後於年初四(19日)拘捕一名49歲本澳男子,涉嫌打傷妻子,導致妻子身體多處受傷。 司警以「普通傷害身體完整罪」,送交檢察院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