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五周「澳門電訊青少年成長計劃2018 」,20位學員完成培訓後日前假澳門旅遊學院啟思樓禮堂舉行結業禮,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郵電局局長劉惠明、澳門工商聯會理事長吳華威、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白文浩、澳門電訊行政總裁潘福禧等出席,共同見證20名學員圓滿完成實習課程。 澳門電訊行政總裁潘福禧致辭時,祝賀學員圓滿完成整個培訓計劃,相信學員在過程中學習及收穫了書本以外知識,包括珍貴友誼,寄語學員不忘初心,堅定不移追尋自己的夢想。潘福禧亦表示,學員活躍的思維為澳門電訊帶來積極正面的啟發和影響。結業典禮上,完成所有培訓課程和實習學員,均獲頒發證書及最高澳門幣5,000元奬學金以示鼓勵。 學員在實習過程中,接受一系列多元化及全方位培訓,包括企業實習、社區關懷活動、參觀活動及歷奇訓練營等,把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和社會經驗有效結合,為未來進入職場打下基礎,同時豐富他們的個人閱歷。澳門電訊期望透過活動啟發青少年心智成長,助他們建立自信,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同時深入認識本地通訊業的現況及發展,從而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培育更多未來專才。
踏入7月初,本澳一間地產代理店的東主蘇宣武,毅然放下繁瑣業務,暫別紛擾喧噪的小城,跟隨領隊乘飛機到了幾千公里遠的新疆喀什,目的地是中國最西陲與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喀喇崑崙山脈,在這個只有藍天與白雪的絕地,一隊人經歷16天的艱苦行程,終於登上7,546米高的慕士塔格峰。在峰頂插上澳門特區區旗那一刻,在隊友按下相機快門的一瞬,蘇宣武成為澳門有史以來登頂最高紀錄的第一人! 7,546米在全球登頂高手眼中,真不算甚麼,但蘇宣武並非要與人較量,他認為自己體能較弱,很想做可以肯定自我的事情,所以選擇了攀山。簡單的信念,只要付諸實行,往往讓人有驚喜的收穫;而當人在崑崙山脈時,蘇宣武的念頭更簡單,就是快些回澳門食原汁牛腩飯……
政府與巴士公司簽署的「巴士服務公證合同」已於上周二(7月31日)屆滿,政府以需時與巴士公司磋商條文細節為由,按照原公證合同與兩間巴士公司續約15個月,由上周三(8月1日)起生效。但政府與巴士公司磋商新合同內容及進度,諱莫如深,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日前被傳媒追問時只表示,因為「工夫做唔切」,有關細節暫時不適合透露。
由教青局和經濟局合辦的「青年創業創新培育計劃——初鳥尋夢篇」兩個培訓課程於上月完滿結束,並於昨(5)日上午舉行結業典禮。主辦方表示,計劃是第三年舉辦,吸引不少在職或在學青年報名,反應熱烈,其中初級培訓學員共150名,晉級培訓學員共100名,最後有156 人完成課程。 結業典禮在中國銀行大廈三樓舉行。教青局代副局長陳旭偉(圓圖)致辭時表示,去年和今年的計劃成效均顯著, 讓青年了解創業創新的核心精神,藉此培養多元的學習能力,擴闊學員視野。通過計劃他見到本澳青年態度積極,感到欣喜,希望計劃對青年日後的生涯規劃起到關鍵作用。 青年創業創新培育籌備委員會副主任林家偉致辭表示,今年計劃時數增至42學時,與特區政府「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相銜接;培訓內容又加入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等政策的知識,相信有助學員未來能更好實踐夢想。 完成培訓的學員梁先生表示,計劃除了邀請嘉賓分享實戰經驗,亦讓學員了解到有關大灣區城市的資訊和發展情況。另外,他與其他學員在課程中還學習如何撰寫計劃書,內容和IT行業相關,他們正考慮參加與課程銜接的創業比賽,促使計劃書落地成事。 出席結業典禮的嘉賓還包括澳門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部長徐婷、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輔助辦公室主任莫苑梨、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副理事長關治平、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兼青年創業創新培育籌備委員會顧問葉兆佳等。
「第五屆澳門青年峰會座談會」昨(5)日上午於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逾300位澳門學生和在職青年參與,就「智慧交通」、「智慧支付」、「智慧行政」及「智慧醫療」四個議題進行交流探討。澳門青年峰會崔天立會長致辭表示,本次峰會邀請到一眾議員、學者和政府部門代表,探討澳門發展智慧城市之路,亦將會把所收集到的意見向有關部門反映。 在智慧支付議題方面,論壇講者認為要令本澳電子支付系統普及化,除了各大企業採用外,本地中小企也是十分重要和具有潛在需求的一環,電子支付可以幫助降低營運成本、增加銷售渠道。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認為,隨著智慧城市發展,電子支付是大勢所趨,政府於2017年12月推出「藍色大街」項目,希望透過不同方式鼓勵商戶,利用互聯網及電子技術,將服務和貨品推廣給市民和遊客。當局亦將電子支付與「社區消費無限fun 」活動結合,在離島區活動首十天內,市民消費筆數增加120%,金額提升30%,劉偉明認為推廣初見成效。 逾11 萬用戶使用電子錢包另一位講者、澳門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廖卓然表示,公司推出的電子錢包正在市場上試行,目前已有超過11萬用戶,未來將會持續優化功能,希望與不同銀行打通支付渠道,更加方便消費者使用。廖卓然稱,日後計劃逐漸增加電子支付場景,包括水電費、政府行政費用等,亦會加緊向商戶講解宣傳電子支付的優勢。 澳門科學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表示,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開放的不單是數據,而是思維;智慧城市發展需要的不單單是追隨和效仿,而是集合各界智慧發揮澳門特色。希望青年朋友可以多發散思維,透過不同的意見和經驗, 集思廣益, 凝聚各界智慧,共同建設澳門智慧城市。
澳門年度體育旅遊盛事「2018武林群英會」,一連四日(8 月2 至5 日)帶來的多項比賽及表演後,昨晚圓滿落幕,並於晚上在塔石體育館舉行閉幕匯演,為本年度的武林群英會拉下帷幕。主辦方在閉幕匯演更集合各地及本地武林名家,施展各項武林絕技、美輪美奐的表演,令觀眾眼界大開,拍案叫絕。
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如何保育,一直未有最終定案,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前天表示,荔枝碗船廠片區文物評定程序要在今年12月15日前完成,目前除了與工務局討論規劃方案,以及開展後續修復及活化工作外,前天文化局更舉辦一場「荔枝碗船廠片區保護及活化專家說明會」,聽取中、港及本澳專家意見。不過,文化局偏向朝著不太商業化方向發展。
台灣今年底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將是蔡英文執政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從目前的民調數據來看,執政民進黨可能將要輸掉過半執政的縣市,而作為蔡英文任期的期中考,如果不能認清失敗的原因,或將種下2020年連任失敗的敗因。 儘管外界普遍將蔡英文的政績與兩岸關係的好壞做連結,但在台灣內部,統獨議題的市場一直缺乏新的論述,提出「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又偏離主流藍綠的政治光譜。統也不是獨也不是的無力感,令民眾只能選擇聚焦眼前面對的問題,面對有能力執政的藍綠兩黨,「選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邏輯總是適用。 轉型正義是蔡英文上台以來施政的重點,從年金改革到土地正義,民眾期待她能扭轉過去社會上許多結構性的不公平,然而蔡英文的政治計算令她的改革過於功利,從年金改革瞄準國民黨基本盤軍公教族群,再到土地改革的雙重標準,難以說服人民為何妳拆遷就是經濟發展,國民黨拆遷就是違反土地正義; 而破產危機最大的勞工保險,為何遲遲沒有改革?如此的轉型正義,究竟是甚麼正義?這個正義的標尺能否檢測自己? 民進黨得以上台,源起於底層民眾享受不到兩岸和平帶來的紅利,國民黨時代政商關係的弊病與階層不平等引起年輕選民不滿,民進黨上台後雖然推動改革,卻不能讓人民感受到公平,改革這麼久,卻看不見正義,這對於當年投票支持蔡英文的選民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兩岸問題是一把雙刃劍,統得愈激烈或獨得愈激烈,都會增加對手的凝聚力,這是為甚麼國民黨一直無法在擅長的兩岸問題上施展手腳的原因。 「中華民國」是國民黨在「九二共識」中「不能說的秘密」,「隱性台獨」則是民進黨在「維持現狀」中包藏的真心,而無論是哪一種,台灣民眾都看不見前路,這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共同的困境。 完全執政需要完全負責,「時間」是最可貴的政治資源,蔡英文用兩年的時間追打國民黨,卻無法證明自已的執政能力; 國民黨在過去兩年一敗塗地,既阻擋不了民進黨通過法案,也保不住自己的黨產。然而對藍綠兩黨來說,年底的選舉都有輸不得的壓力,民進黨若敗,接下來兩年施政會更困難,而國民黨若敗,恐怕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值得觀察的是,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是否會讓國民黨受益?柯文哲面對藍綠圍剿,支持度會否再創新高?這些變數,或會成為兩年後大選的風向標。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本澳藉著擁有85平方公里海域的優勢,如何做好海洋管理與利用的問題,正是當前要務。 行政長官崔世安和中聯辦主任鄭曉松等嘉賓,上周五出席「澳門海洋管理、利用與發展國際研討會」開幕儀式,崔世安致辭時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澳門擁有85平方公里海域,將成為澳門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基礎條件。不僅為粵港澳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亦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開新空間。澳門可以以藍色海洋和灣區經濟為切入點,為澳門積極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台」注入新動力。 崔世安稱,當前國家正以「一帶一路」和國家海洋戰略為支撐,推動海洋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將海洋經濟打造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此戰略背景下,管理好、使用好、發展好澳門水域,不僅是澳門的發展目標,更已成為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中文大學榮休地理講座教授楊汝萬表示,澳門現時發展空間有限,開發「第四空間」是志在必行,但在尋找新地方的同時,應加入居住環境,並向全面發展,不能只偏重經濟擴充,以解決澳門市民居住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翔龍表示,應先把澳門85平方公里海域管理好,再深化利用。他稱,以往天然氣和石油運輸需要修建深水碼頭,雖然澳門的海域深度比香港淺,但現時隨著科技進步,建議澳門現時可以在海中建設飄浮體,把天然氣和石油通過管道從水底直接運輸上來。
由澳門新新藝術會主辦、澳門湖南聯誼總會呈獻的「薇妙之聲」漫步經典——羅苑薇新民歌演唱會,前(4)日晚8時假文化中心綜合劇院演出一場,本澳青年歌唱家、新新藝術會會長羅苑薇聯同團隊,為樂迷演繹了融匯外國經典民歌、現代時尚輕音樂乃至廣東南音等元素的新民歌,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歡迎。 音樂會上,羅苑薇既演唱了頗具古韻的《媽祖頌》、《桃花渡》、《禪境》等歌曲,也有印尼民歌《哎喲媽媽》、兒歌《讀唐詩》及弦樂二重奏、器樂三重奏等作品。作為首演的《故苑情思》,是一首以世遺鄭家大屋及著名人物鄭觀應為背景的原創音樂,她特邀本地男歌手麥志強共同演繹,藉此抒發後輩對祖輩的無限敬慕和思念。阿根廷民歌《小小的禮品》、拉美民歌《鴿子》,則以音樂完美詮釋澳門在海絲之路上與世界多國建立起的重要橋樑關係。 作為壓軸的《澳門美》,曲詞皆出自本地創作人之手,以傳統戲曲與現代音樂相結合,展現澳門擁有世遺、美食和多元民族等元素的和諧社會景象。在不同作品中,羅苑薇以相應唱腔唱出作品,一展個人美聲技藝和擅長的跨界演唱技巧。 澳門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駐澳外交公署公共外交和新聞部副主任朱婷、社文司司長辦顧問林韻妮、澳基會行政委員何桂鈴、傑出青年企業家陳慧玲博士及多個友好社團代表出席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