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門協和醫院將多個專科門診服務對象範圍擴展至非澳門居民。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外地學生、僱員、遊客數量多,必然會產生醫療服務需求,加上本澳高等教育機構、大型旅遊休閒綜合體多集中在離島區,澳門協和醫院所處位置對相關群體更為便利。有序擴大服務對象範圍至非澳門居民具必要性,可以做到“就近就醫”,也為後續開展國際醫療服務提供經驗與基礎。
澳門作為中華文化根深葉茂的地方,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各地華人將家鄉的土神和信俗帶到澳門,形成歷史悠久、獨特鮮明的土地信俗文化。2017年,特區政府將土地信俗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2021年,國務院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雀仔園福德祠被評為澳門文物建築,是一座充滿故事與傳奇的古剎,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雖歷經風雨洗禮,但仍屹立不倒,成為雀仔園區唯一的土地廟,祠內供奉福德正神、媽祖、財帛星君、玄壇及太歲等神祇,並保存了多個歷年由雀仔園坊眾捐贈的匾額、對聯、香案及香爐等器物,默默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和百姓的安寧。
「 2025年社區消費大獎賞」活動所設的長者消費立減優惠將透過新版「澳門通長者卡」提供。
為貫徹落實《健康澳門藍圖》各項目標和指標,推動實現「幸福澳門」的願景,衛生局積極籌備「澳門健康調查2026 」。
在澳門,若問要最多人供奉的神明,相信非「土地神」莫屬,幾乎所有居民、商號門外都安奉土地神。
沙梨頭土地廟,位於澳門沙梨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背靠土山,前臨淺灣,建築風格古樸莊嚴,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廟內包括醫靈殿、水月宮、觀音巖等多個建築,統稱為「永福古社」。
校園使用電子產品很常見,而青少年透過網絡世界獲取信息和進行社交活動等亦愈趨頻繁,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計劃下學年推出參考指引,明確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或電子設備的時間與場合。
為配合國家「雙碳」目標及「兩新」政策的同時,「 2025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25MIECF)將首次融合首發元素,並將安排五場專題配對洽談,為海內外展商客商搭建國際環保交流合作平台,助力開拓國際環保商機。
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於前(18)日晚上假澳門漁人碼頭舉行「 2025年新春聯歡晚宴暨第二十八屆理監事就職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