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天下

落後人前

諮詢至今長達三年的膠袋徵費終於有下文,但擬定金額卻絲毫沒有驚喜。環保局早前表示,膠袋徵費立法草案正在法務部門作最後階段分析,希望擬定一個社會認受的金額,有可能每個徵收五毫子或一元。不過,草案還須待下月立法會恢復會期後,才能展開。換言之,膠袋徵費最快要到2019 年才正式實施。 澳門每年消耗膠袋高達4.5 億個, 即平均每人每日消耗2.2 個膠袋,就算不是世界第一,也肯定是獨步亞洲。然而,膠袋徵費經過漫長的諮詢期,擬定金額亦可能只是香港三年前早已實行徵收的五毫子。正當香港環保團體指出,市民已消化了徵費,堆填區內的膠袋數量回升,要求港府檢討加價時,澳門這邊廂才剛剛起步,反映澳門不只市民環保意識低,相關政府部門的環保推廣政策同樣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 先從亞洲說起, 內地早於2008 年禁止商店提供免費塑膠袋; 日本則宣布 2020 年起,所有零售商店都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放眼過去歐洲,法國從 2020 年起禁用拋棄式塑膠餐具、德國漢堡禁止膠囊咖啡。英國更下定決心,要於25年內禁用塑膠袋、寶特瓶、塑膠吸管等用品。由此可見,正當全世界的減塑行動已進入禁用塑料用品的里程碑,澳門僅僅停留在膠袋徵費擬定金額的階段。 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6 年的資料, 塑膠、紙張、玻璃、金屬的回收總額是5251.329 公噸, 回收率總和只有1.0422%,遠遠落後於香港環境局最新發表2016 年廢物統計報告的34%,數字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澳門要成為環保城市, 除了政府政策上的推動外,民間自發的環保行動亦同樣重要,有澳門網民在facebook 成立了一個名為「澳門減塑日常」的專頁,分享平日的環保經驗,例如在哪裡可以購買環保食物袋、斟水地圖,以及分享生活用品如何循環再用的方法等,鼓勵更多本未不希望浪費,但又不知道如何從可入手的市民參與更多日常減塑行動。

13/09/2018
1525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