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手在巴士上偷竊乘客財物案件近期有增加趨勢,行竊手法亦有所改變,為提醒市民和遊客小心保管財物,防範巴士盜竊,司法警察局聯同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人員,昨(11)日下午到新馬路大豐銀行一帶巴士站,進行反巴士扒竊宣傳,向市民及旅客派發宣傳單張,呼籲市民旅客注意保護財物。期間宣傳人員登上巴士,親自向乘客解說扒手作案手法,提醒乘客注意財物安全。
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世界視覺日」。昨(11)日國際救盲組織奧比斯,假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舉行「奧比斯愛眼行動2018 」啟動儀式,與該校師生以及本澳多間企業代表,一同呼籲市民關注眼睛健康。活動中奧比斯與傳媒及師生分享暑假期間的蒙古救盲之旅,參觀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與眼科醫護人員互動,了解保健視力和助人復明的重要性。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副校長王佩文表示,體驗活動讓學生明白健康視力的可貴。 世衛組織指出,高達75%的盲疾或視障,預防及治療方法都很簡單;以砂眼為例,其致病原為披衣菌,只要做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即可有效預防,一旦染病亦可及早接受抗生素或眼瞼手術治療。奧比斯藉著「世界視覺日」,呼籲本澳大眾多加認識可防治眼疾,積極保護眼睛,定時接受檢查,以避免視障問題。
由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委員會主辦之「慶祝第65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東望洋跑道歡樂跑」將於下(11)月11日舉行。大賽車組委會與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昨(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出席的體育局局長、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委員會協調員潘永權稱,舉辦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市民共同參與並親身體驗東望洋跑道魅力,同時貫徹履行發展大眾體育、增強市民體質的理念。 歡樂跑比賽的開始時間為清晨6時30分,賽事的起點及終點均設在澳門格蘭披治賽車大樓對出的大賽車起步位置,賽道全長約6.2公里,參加者須於1小時15分鐘內環繞東望洋跑道一圈。今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至第65屆,為慶祝賽事邁向新的里程碑,大賽車組委會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當中包括第65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東望洋跑道歡樂跑。潘永權稱,大賽車自舉辦以來深受市民及遊客歡迎,冀藉舉辦歡樂跑令整個大賽車活動更多元化。
逸園狗會擬於路環一幅農地設立格力犬國際領養中心,惟因場地設施不符要求,不具條件領回格力犬;由於領回犬隻期限屆滿,遭民署按遺棄動物檢控。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昨(11)日表示,處罰逸園遺棄動物已啟動聽證程序。 戴祖義指出,近日陸續有格力犬被領養,只剩下490餘隻,領養者主要來自美國及加拿大。至於領養涉及的費用會由逸園支付,民署日後亦會向逸園追討現時照顧格力犬的費用。即使格力犬數量減少,但仍會按本月6日領回犬隻期限當天,遺棄逾500隻格力犬的數量計算罰款。若以500多頭犬隻計算,罰款可達1,000萬至5,000萬澳門元。至於會否因遺棄數量龐大而具備加重情節,戴祖義表示,可能會按照一些情節調整,但仍然會在法律框架當中。
繼早前本澳一對八、九歲姊妹懷疑在興趣班遭78歲音樂導師性侵後,前日有市民在社交網站上爆料也曾遭同一名導師性侵,案件愈滾愈大,究竟還有多少人受害?受害者聲稱2016年已通報教青局,為何沒有紀錄、沒有處置? 至今仍是羅生門。 站在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第一線位置的教育暨青年局,昨(11)日上午主動召開記者會解畫,強調經過翻查紀錄,當年未有收到任何通報,卻又稱當年應有輔導機構接觸個案,並向教青局人員了解過,但至於是哪個輔導機構?若有人員了解相關個案,為何沒有進一步處理?教青局處理相關個案的程序為何?昨日未有清楚說明。
一名40歲香港陳姓女子疑因「等錢洗」,受僱於香港販毒集團偷運毒品來澳出售,前(10)日晚上11時在外港碼頭入境時,因神色可疑被海關人員截查,警方在她內褲及鞋底發現少量可卡因、冰毒及一粒藥丸,又在毒販為其租住的新口岸某酒店房間內發現毒品及分拆工具,整個行動共檢獲29.7克可卡因及0.5克冰毒,合共市值約澳門幣90,000元。 陳某向警方供稱,她受僱於香港販毒集團最少一個月,每次帶毒品來可獲港幣3,000元報酬,另收取日薪港幣3,000元「出貨」給娛樂場和夜場人士。目前司警正追查集團主腦下落。(劉凱輝攝)
32歲的士司機余一鳴, 繼早前在網上聲稱「顛覆特區政權」、「刺殺行政長官」,被初級法院合議庭判囚三年三個月後,昨(11)日又因去年用農藥破壞公園內的海芋,被初級法院法庭裁定一項「毁損罪」成立,判處七個月實際徒刑,不准緩刑。 余一鳴涉嫌去年7月在大炮台及松山投放高濃度農藥,毒殺多株俗稱「滴水觀音」的草本植物海芋,並拍攝視頻上載互聯網,附上貼文指海芋有毒並破壞「風水」,要「為民除害」,民政總署及司警調查後,拘捕余一鳴,並控以「毀損罪」。 今年7月18日,初級法院合議庭裁定其一項「煽動以暴力變更已確立之制度罪」、「慫恿他人不法使用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罪」成立,判囚三年三個月,不予緩刑。余一鳴當日沒有出庭,辯方律師當時表示,按被告家人要求,將上訴至中級法院。 (資料圖片)
超強颱風「山竹」上月16日吹襲澳門,事隔已四星期,市面及市民生活早已全面回復正常,但政府及民間團體仍努力不懈,宣傳及教育市民有關防災避險意識,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去年「天鴿」及今年「山竹」強颱風,皆因天文大潮引致水浸造成嚴重破壞,部分居於低窪地區居民在危急關頭仍不願撤離,延誤救援和增添施救壓力;社會工作局社會援助處避險安置組職務主管龍偉雄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居於低窪地區居民,在風暴潮來臨前進行撤離會比較安全,若風暴潮到來時方撤離,會增加危險性和難度。
有參與「山竹」義工團隊的鄺小姐表示,在「山竹」颱風過後,義工團隊被分派到北區進行清理街上雜物和樹枝等,但鄺小姐認為,每次颱風過後都會有大量雜物出現,眼見有市民為了自己一時方便,就「順手」將非風災所造成的垃圾扔到街上,導致直接加重前線人員負擔,亦需義工幫忙清理。她呼籲市民,自己的東西應要自己處理,期望每一位市民都有公民意識。 鄺小姐認為,期間亦曾到低窪地區協助清理,當中她認為最困難的是與民署聯手處理商戶受浸的商品,由於商戶損失嚴重,不捨得將受浸商品扔掉, 義工須勸喻並幫忙清理商品。她稱,「山竹」颱風過後的市面情況比去年「天鴿」要好很多,全賴政府宣傳足夠,市民亦提高意識,做好防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