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碧琪建議智慧化安老

養老金調升至5,000元

澳門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特區政府近年不斷加大支援力度,除提供養老金、敬老金之外,還有免費醫療、康復訓練、護理等各項服務,一定程度上紓緩了長者安老壓力,總體來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議員宋碧琪昨(13)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議程前發言表示,社會對安老服務需求不斷提高,當前本已有限的各類安老配套和服務早已捉襟見肘,特別是長者權益法律保障制度多年來一直滯後,很多保障措施至今未能及時落實到位,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宋碧琪指出,鄰近地區早已通過引入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直接將老人、政府、社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等緊密聯繫起來,在日常保健、出行安全監控、娛樂等各項方面,推動長者服務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然而,本澳一直後知後覺,不僅安老院舍、床位等配套嚴重欠缺,很多設施及服務還停留在傳統階段。 宋碧琪建議,特區政府一方面應當全面落實好安老政策基本方針,積極完善好各項長者保障政策,比如養老金方面,建議以最低維生指數為參考標準,明年度施政中直接將養老金金額調升至5,000元,同時,應盡快建立恒常化的養老金調整機制,強化養老金對長者生活的基本保障功能。 另一方面,鑑於長者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智慧化發展趨勢,建議藉著智慧城市建設契機,積極推動打造符合本澳實際的智慧養老模式。具體來說,多部門協同聯動,以長者需求為導向,整合社會各類服務資源,加快進行各類智慧養老服務產品的研究開發,不斷完善各類養老設施配套以及智慧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從長遠全面建立起資訊化、智慧化、多層次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14/11/2018
23304

建議舊樓加裝「座椅電梯」

林玉鳳:助受困長者出

議員林玉鳳於昨(13)日的立法會全體會議議程前發言表示,根據地籍局統計,截至本年6月底,全澳合共有4,850幢樓齡30年或以上的舊樓,較去年又增加了215幢。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澳門有超過三成人口居住在樓齡30年或以上的舊樓,當中有不少是長者。這一組早已被多次引用的數據,揭示出澳門不止人口、連樓宇都呈現老化的趨勢。 林玉鳳引述舊區街坊表示,年輕時買下的住宅在四、五層高沒有電梯的樓宇,到年紀老邁、體力衰退時已經無法徒步走上四五層的家中。她曾經探訪過一位獨居長者,因為年老後雙腿褪化,無法自己出門,連續數年只靠社工每天送飯,沒有踏出家門一步,情況令人痛心。她建議特區政府引入近年在國內逐步普及的「座椅電梯」上落裝置。座椅電梯設置在樓梯側面,行動不便人士只要安坐椅上,就能夠通過軌道上落樓宇。 林玉鳳認為,「座椅電梯」相比起一般升降機所佔用的空間不多,改動工程的成本和規模亦更小,購買安裝、維修保養等費用一般而言亦比升降機便宜。目前社工局資助的家居支援服務隊,他們所使用的上落樓梯機,亦需要提前預約,讓支援隊人員能夠從旁操作, 相較起來,「座椅電梯」可以自行使用、隨時上落,更為方便,有助解決舊樓長者的出行需要,真正實現原區安老,希望政府認真考量引入這類上落裝置的可行性,並將其推廣普及。

14/11/2018
23500

娛樂行業小組討論

貴賓廳倡設中央信用系統防「壞賬」

在昨日「2018年澳門休閒科技展暨MGS高峰論壇」主題為「VIP貴賓市場的挑戰與機遇」論壇上,嘉賓普遍認為,政府應該與時俱進修訂博彩業法律,調低貴賓客戶的博彩稅,規範借貸及設立中央信用系統,並協助合法追討「壞賬」,令行業健康發展。 出席嘉賓德晉集團行政總裁陳榮煉表示,行業從業實際上也算高風險,因「壞賬」常有,澳門借錢手續文件不夠規範,通常「打招呼」就可以借錢。行業之間競爭多,也無辦法做到很規範,否則無法「出碼」。他希望政府規範借貸,協助放貸方合法追討,令行業健康發展。他以新加坡為例,如果賭客離開新加坡,政府也會幫助追討。 大衛集團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王瑞欣則表示,本澳無稅收和「壞賬」掛鈎的機制,在澳門境內追債有法律保障,但如果是內地客「壞賬」,則難以追討。她希望政府建立健全機制及完善規範性法律,保障在澳門以外可以合法追數。 至於為防止「壞賬」,是否有必要設立中央信用系統?澳門娛樂博彩業中介人協會會長郭志忠表示,已向政府申請設立中央信貸資料庫,正待政府回覆,希望藉此排除重複借貸,為業界提供判斷參考。 陳榮煉則認為,各間貴賓廳可以將「壞賬」客人放上網絡平台,但因應私隱考慮,希望僅向業界公開。王瑞欣稱,可能各貴賓廳不想被同行知道自己的客人,可由中立的第三方設立機制, 以平衡保護私隱和保障業界權益。

14/11/2018
14144

環保意識不足

廚餘回收低

根據環境保護局統計資料顯示,澳門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每日約2.11公斤,當中約四成來自廚餘,可見廚餘回收處理刻不容緩。環保是可持續發展重要環節,政府在今年6月推出「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教導參與食肆員工正確分類廚餘,再統一將收集到的食肆廚餘送往垃圾焚化中心廚餘機處理,但先導計劃並非強制性,環保人士質疑成效,建議政府除加強教育,增加配套,循「源頭減廢、分類回收」理念,創設便利條件,鼓勵市民參與,共同保護環境。 作為旅遊城市及「美食之都」,每年來澳旅客超過3,000萬,難免產生大量廚餘,環保局早前在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上介紹,本澳去年每日收集約500噸廚餘,所有裝置在街市、公屋及機構的廚餘處理機,每日處理量僅11.7噸,產出物只為土壤改良劑,用回本地綠化工作中也見過剩,但又未能出口;而且廚餘處理機耗電量大,後天加工成本較高,在處理廚餘上有不少困難。當局早年已計劃興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但至今仍未有定案,選址是一大問題,即便現在開始進行,從選址、規劃、設計到興建,至少需要四年時間,目前急需加大宣傳教育市民,從源頭減廢,減少廚餘。 政府近年推行「惜食」運動,其實已初見成效,群力智庫最近公布本澳居民對廚餘回收認知調查顯示,市民外出用餐時吃剩食物,大部分人都會打包拿走,但有七成九受訪者卻表示,在家吃剩食物直接棄掉,食肆同樣出現產生大量廚餘卻直接棄掉,逾四成受訪食肆表示,對於客人吃剩的食物,大部分受訪食肆表示會全部丟進垃圾桶,反映在推行廚餘回收,環保意識普遍不足,是廚餘回收最大阻力。 政府現時處理廚餘政策,以「宣教為主、回收為輔」,推廣「惜食」概念,由源頭減少浪費。然而,社會一直有意見認為,政府宣傳教育不足,並需完善和增加資源回收配套和站點,提高居民處理廚餘便利性;長遠而言,必須完善有關法律配套,循序漸進推動廚餘回收步伐,取得居民對環保政策的支持和認同,讓市民有意願參與源頭減廢工作。 目前除小數酒店設有廚餘機外,大部分食肆,尤其中小型食肆,都沒有廚餘機設置,主要因成本關係,食肆產生大量廚餘卻直接棄掉,大部分丟進垃圾桶,由於成本關係,大部分食肆無計劃自行添置廚餘機,因此,政府須有政策扶助和經濟支援,增加食設置廚餘機意欲,為環保出一分力。

14/11/2018
3177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