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將於本月27日下午舉行「水晶魚2019 」大型颱風演習,社會工作局昨(10)晚宣布,從即日起招募450名市民參與,模擬在不同風災情景下的應對技巧,全面提升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有意參與是次民防演習市民,從即日起至4月22日,親臨或致電多間社會服務機構,分別是澳門明愛泉仁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澳門工聯筷子基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澳門婦聯家庭服務中心及路環居民聯誼會直接報名,總名額為450名(額滿即止),如有查詢可瀏覽社會工作局網站www.ias.gov.mo,或致電2822 1150 了解詳情。 參與演習的人士主要執行「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中的三個撤離及疏散程序,包括安全有序撤離、快速安全撤離、緊急逃生疏散等,從中掌握實際的操作經驗。 另外,社會工作局安排多項相關的模擬演練,如安裝防水閘、使用避險設施及物資等。期間亦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參與特定的演習項目,保障颱風期間的個人安全,同時測試各參與團隊應對自然災害的防禦能力
治安警昨(10)日公布數據顯示,3月份聯同交通事務局共檢控違規的士427宗,當中以濫收車資和拒載為主,合共366宗,佔違規總數約85.7%。另外,警方還票控了十宗經營「白牌車」個案。 警方重申,將持續打擊的士各種違規行為,呼籲提供的士載客服務的從業員應遵守《道路交通法》及《輕型出租汽車(的士)客運規章》,為市民提供合法的接載服務。 此外,經營「白牌車」屬違法行為,執法部門定必依法執法,秉公處理各宗違法個案。 治安警察局會繼續配合職權部門,持續打擊的士及「白牌車」的違規行為,確保市民和旅客的權益和安全,維護澳門旅遊形象。業界和市民旅客如發現違規行為,可主動致電治安警察局交通廳2837 4214、交通事務局88666363,或電郵psp-info@fsm.gov.mo、info@dsat.gov.mo,提供資料,以便跟進處理。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10)日繼續討論《修改〈經屋法〉》法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列席會議。一常會主席何潤生會後向傳媒匯報會議內容時表示,一常會與政府在會上討論到未來經屋申請或會根據經屋戶型大小而限制入住的家團人數,他指出,2013年1,900個經屋單位開隊時,曾出現多名成員的家團申請T1(一房廳)單位的錯配現象,故未來考慮作出規範,例如一房廳單位不可以申請入住五人等,政府對此表示認同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9)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今年年中新城A區將首先提供4,000個經屋單位開隊申請,但當中四分一約1,000個是T1戶型(一房一廳),被批評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一家團同住一房廳情況。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陳昭怡昨(10)日在澳門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質疑一房廳數量太多,她以石排灣經屋為例,曾經要專門為一房廳戶型再開申請,反映市民對一房經屋需求不高,將來經屋申請計分上,一房廳與其他戶型應有不同評分標準,協助單身人士有更多上樓機會。 另一位出席節目的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家良亦認為,首批新城A區經屋的T1戶型佔總數的25%,屬於過多,並稱他感覺政府似「拍腦袋」公布戶型數量,缺乏科學論證。他稱,在一塊全新的土地上,政府應有效地規劃公共房屋戶型,避免造成資源錯配。 正在立法會細則討論《修改〈經屋法〉》法案,建議收緊申請資格,經屋申請年齡建議由18歲提升至25歲。陳家良表示,提升經屋申請人年齡的理據不足;陳昭怡則表示,有數據顯示,過往18歲至24歲人士成功申請經屋的數字不足1%,也同樣設有收入上下限,認為根本不需要將此年齡階段年輕人排除,不給予他們申請經屋機會。 但陳家良和陳昭怡均認同法案中的多項放寬措施,例如享受四厘利息補貼十年後或在經屋住滿十年的非簽契家團成員,可因為結婚申請經屋等。 有聽眾表示,支持經屋使用計分法排序,相信能促有需要的人士盡快上樓;又希望政府能嚴謹調查經屋申請人的資產狀況,避免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仍有人搶奪真正有住房需求人士的資源。
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昨(10)日下午舉行會議,跟進非法導遊監管事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列席會議。據旅遊局提供數據指,由去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通車日)至今年3月31日,只收到七宗在關閘口岸的投訴個案;而當局曾在上述期間巡查全澳各口岸164次,包括12次與治安警和勞工局的聯檢;針對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巡查305次、大三巴89次,但至今仍沒有成功檢舉個案。委員會認為可用「接送員」法規對有關情況作出規管,當局回應指有待研究。 委員會主席施家倫引述當局表示,因疑似非法導遊與「團友」聲稱是自由行,在集體旅遊合約上列明為自由行,加上他們在關口集合或解散後自行乘車到景點,難以界定是有人從事非法導遊工作。當局曾與內地部門溝通,但因內地無規範旅遊團體須在澳門有地接社,所以只能對內地業界作出呼籲。施家倫表示,現時有法規列明在集體旅遊中可以安排有「接送員」,但須由指定旅行社支付報酬。委員會認為暫時可用上述法規作出處罰,當局回應指有待研究。 據旅遊局提供的數據指,2018年旅行社接待旅客有909萬人次,比2017年上升5.5%;2019年頭兩個月已接待147萬人次,同比上升4.3%。而澳門現時約有3,000名持導遊執照人士,當中只有不足1,000名人士正從事導遊工作。換句話即平均每個導遊一個月可接30團遊客。施家倫稱,有委員擔心本地導遊生計被非法導遊影響。 澳門現行法律雖然規定來澳旅行團必須由本地導遊負責帶團,但同時並無禁止在無導遊的情況下群眾集體來澳遊玩,更無禁止使用大型車輛等情況,難以進行檢控;而在檢控非法導遊的實際操作上,需要搜集足夠證據支持,執法上存在一定困難,委員會望政府代表能夠為解答有關問題。
昨(10)日下午舉行的城規會全體會議上,工務局簡介路環荔枝碗沿岸防洪整治方案,包括建設堤岸及景觀湖兩個方向。會上委員多數支持景觀湖方向,認為可以在安全和景觀之間取得平衡。工務局局長李燦烽在會後表示,由於防洪整治涉及到利用海域,需要得到中央政府批准,當局會聽取社會意見、進行海底及地質勘查,加緊進行研究定案。 工務局介紹初步整治規劃,提出堤岸及景觀湖兩個方案。 堤岸方案將沿舊船廠路環碼頭外設置堤岸,現狀岸線外移30米,岸頂設計高程4.5 米,擋浪牆設計高程5.4 米,採取加高海堤與現有堤岸連接。而景觀湖方案由舊船廠外緣設置堤岸至海關後方高地,形成景觀湖,岸頂設計高程4.5 米,擋浪牆設計高程5.4 米,堤頂設置步行通道,堤上設置水閘進行調蓄。 工務局又指,路環船人街及十月初五馬路沿岸整治規劃初步方案去年已向城規會、路環團體和居民介紹整治構思,意見主要認為「一湖」方案較優。若在荔枝碗沿岸也實施景觀湖方案,可與十月初五馬路段的景觀湖連接成為「兩湖」,相信對水體和景觀的影響較小。由於十月初五馬路一段以及荔枝碗一段之間正是路環碼頭所在,當局初步計劃會在碼頭處裝設活動式防洪設施。 林翊捷委員指出,荔枝碗船廠片區是被評定文物場所,認為兩個方案都會破壞受保護的水體,李燦烽回應指,日後在研究過程中會與文化局密切溝通。胡祖杰委員認為,可以考慮將路環碼頭的功能移到其他地方,以免留下容易入水的弱點。梁慶球委員就認為,「安全擺第一,景觀擺第二」,希望當局盡快研究落實方案。
司警昨(10)日發出「警情通告」指,日前接獲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通報,香港警方近日接報有騙徒向市民借用手機,期間取出事主手機內的電話卡(Sim Card),放入自己的手機,然後於手機應用商店中購買應用程式或遊戲道具,並透過受害人的電話卡啟用「電訊商賬單付款服務」進行付款,完事後將手機及電話卡交還受害人。受害人收到巨額電話賬單,方知自己被騙。司警表示至今未接獲有關舉報,由於電話卡載有重要個人資料,更有部分電話卡具備付款功能,呼籲市民加強防範意識,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及電話卡,切勿隨便借給陌生人使用,以免招致損失。 司警亦提醒市民防騙小錦囊,包括倘若借出手機予他人使用,應留意對方有否異常舉動;如遺失手機,應盡快向電訊商及警方報失;與親友分享防罪訊息,提醒他們慎防詐騙;懷疑遇到詐騙或其他犯罪時,應立即致電防詐騙查詢熱線8800 7777或報案熱線993舉報求助。
城規會昨(10)日下午討論26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當中包括位於氹仔七潭公路葡京花園六幅土地,面積共15,431平方米,計劃興建住宅、別墅、會所及酒店等,各地段限高海拔78米至81.5米。草案最終獲得通過,同時多名委員關注山體安全及環境協調問題,希望日後建造時妥善處理。
在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來澳旅客數量又創新高,數以十萬計的旅客將小城擠得水洩不通; 有團體昨日起在下環區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冀吸引旅客入區,卻被居民「鬧爆」擾民; 本澳是否徵收旅客稅的話題最近在社會鬧得熱哄哄,各界意見不一。各種因旅客數量引起的問題一時間浮現,自然又令人關注到澳門的旅遊承載力。 去年的訪澳旅客量超過3,500 萬人次,今年農歷新年及清明節假期旅客量又超過預期,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兩成,相信今年的旅客量將再創高峰。澳門以發展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受旅客歡迎本應高興,但眾多旅客使用了公共空間及資源,超出城市負荷,甚至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時,這種犧牲居民生活換來的繁榮景象,究竟是否值得。 本澳土地資源有限是客觀的事實, 政府一直提出將旅客分流到舊區,但卻沒有考慮到舊區的環境及配套能否承受大量旅客到訪。以本澳去年推出的活化關前街活動為例,雖然該區人流增加,但人車爭路的矛盾隨即顯現,亦有居民批評活動破壞了該區原本寧靜的環境。近日再有團體聯同政府在下環區舉辦類似活動,即引起不少居民反對,質疑這種活動究竟是「分流」措施、還是將旅客逼爆的問題擴展至其他社區? 旅遊博彩業是澳門主要經濟支柱,居民當然希望有關產業繼續健康發展,亦希望旅客來澳不只是去賭場,還可到不同地方了解澳門,但這種要把不同區域變成遊客區的做法並不宜矯枉過正,舊區活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解決舊區居住問題才是首要; 遊客區和住宅區亦應有一定界線,否則會造成社會很大的矛盾。 澳門以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但一直以來只見「旅遊」,不見「休閒」。本澳大三巴、議事亭一帶幾乎每日都人山人海,寸步難行,該區居民經常要面對大量旅客造成的道路阻塞和嘈音,與旅客爭巴士等問題,相信無人希望自己的社區,變成另一條新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