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可控

自2015年8月11日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事實上就再沒有的所謂「見底」這回事,有的話亦只是市場預期的心理因素,真正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所以只要中國經濟保持韌性,即使人民幣短時振幅增大,也不會帶來大問題。 人民幣匯率近期再次波動,昨日中間價連跌第八日,下調129點,報6.8988,主要原因離不開中美貿易戰。近期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破6.89關口,值得關注但不必驚慌。相比「8·11」匯改前後的人民幣匯率變化,以及當時國際空頭對人民幣部署,是次外圍因素帶給人民幣匯率的衝擊可謂相對平穩。 「8·11」匯改以來,人民幣經過全球市場的多輪考驗,既有來自歐美的各種「灰犀牛」及「黑天鵝」及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風險侵襲,亦有人民幣國際化及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的問題,但最終人民幣匯率維持了基本穩定,還是基於中國經濟的韌性。 中國經濟步入中高速增長區間,已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為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多年維持在30%以上,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引擎的積極作用,是人民幣作為新興全球貨幣的底氣。 此外,「8·11」匯改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擺脫了單邊升值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成為新常態,這是人民幣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成果,也使人民幣順利加入SDR貨幣籃子,成為新的全球儲備貨幣。 隨後,中國2016年年底繼續擴充籃子貨幣種類,2017年5月引入逆周期因子,形成了「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間價報價新機制,更肯定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未來走向。 如今情況又再回到似曾相識的關節位, 有人賭人仔兌美元「破7」,更有人悲觀預期「破8」,但市場需要看中國經濟基本面,主引擎已經從「三頭馬車」驅轉化為消費為主。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超過76%,出口依賴度已經降至不足18%,內需動力形成的內生動能支撑中國面對外部市場風險。貿易及關稅的外部壓力會對人民幣匯率乃至其他市場要素帶來短期陣痛,長期看這種影響風險可控。只要中國經濟保持韌性,即使人民幣短時波幅增大,也不會帶來大問題。

21/05/2019
1459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