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與澳科大簽框架合作協議

共同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

珠海市政府與澳門科技大學於昨(27)日上午在澳科大會議廳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協議由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與澳科大校長劉良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澳門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澳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見證簽署儀式。 簽署儀式後,劉良教授陪同馬興瑞等參觀澳門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設施,馬興瑞高度肯定成果。劉良教授表示,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後,未來更好落實大灣區深度合作,雙方計劃在橫琴新區建設澳科大珠海研究院(總部)、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及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兩地融合發展,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做大做強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 劉良表示,為配合國家大灣區發展戰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科大與珠海市將在創新教育、前沿科技、優質醫療與醫學研究、醫藥與健康產業、下一代互聯網、空間大數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優秀文化傳承、青年創新創業創造等領域拓展深度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岸澳珠優質教育和創新科技中心,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創造更多科技成果,助力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

28/05/2019
14246

青洲山腳允建50米高樓

文化局:無損預留景觀

青洲山腳鄰近青洲河邊馬路一幅土地,擬興建一幢50米高大樓。土地運輸工務局公示規劃條件圖草案徵集公眾意見後,城市規劃委員會在上周五(24日)會議上討論該幅土地的規劃條件圖草案。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表示,局方發出的約束性意見提出部分地段需保持山體樣貌和綠化,同時應作文物保護,在分析地段時主要考慮場所範圍有一小部分位處青洲山山體地段,局方要求保留山體;軍事碉堡三米範圍內不可興建任何建築物,在物理和視覺上受到一定保護;亦對青洲水泥廠殘留的牆體設立1.5米的緩衝範圍。她又稱,局方已預留沿筷子基北灣的青洲山視覺景觀,有關地段並不屬預留景觀範圍,故對高度沒有特別意見,應由規劃部門決定。 規劃條件圖草案最後獲通過。 委員陳德勝認為,在城市總體規劃出台前該處不適宜發展,亦不接受文化局對青洲山保育方式,認為可建高度太高。委員梁慶球亦指建築物50米和山體54米山高相距太少,應要適當降低高度。但有委員持相反意見,委員謝思訓表示,文化局審謹專業,全面尊重澳門歷史文化,其約束性意見包括維持現有地形和現有特徵,以及保留碉堡和牆體,同時,文化局亦有進行景觀研究,據梁惠敏副局長所言,澳門並不是每個地方也能做到360度景觀保護,但亦按地形和設身條件,可做的保護措施都盡力去做。他稱,「究竟低於青洲山多少米合理?呢個係見仁見智」。至於是否應先等待城市總體規劃出台?他稱,「如按此邏輯作規劃,澳門過往幾年和未來幾年都唔使做任何發展啦。」該幅原土地面積6,723平方米,重整後土地面積為3,893.5平方米,其餘部分土地歸入特區公產土

27/05/2019
17889

「內港擋潮閘可行性報告」正待審批

工務局:爭取下半年動工

工務局上周五(24日)到城市規劃委員會介紹內港擋潮閘工程。工務局局長李燦烽向城規會介紹內港擋潮閘工程時表示,現階段正等待審批內港擋潮閘工程可行性報告,希望可在近期得到批覆,及後會進行施工圖則設計,正朝著下半年動工的目標行事,特別爭取前期基建項目盡快動工。他亦指,施工時或須改航道保持內港暢通,並要分階段開展,施工程序相當複雜,將爭取今年下半年開展包括周邊道路基建銜接的前期工程。 李燦烽在會上稱,由於興建擋潮閘為跨境工程項目,正聽取國家部委意見,擋潮閘閘門高度將以3.85米潮位為設計基礎,再加上安全系數的高度,但高出多少則要等待進行設計施工圖則時才可計算,範圍約比閘門高出約1.5至1.6米。李燦烽又稱,由於未有施工圖則,暫時未能得出準確工程預算。 據李燦烽介紹,擋潮閘構思在灣仔水道近媽閣出口段興建,整個擋潮閘包括通航閘、泄水閘、船閘、泵站和管理區域。其中,船閘全長800米,將設置在媽閣側,用作航道平順連接。 擋潮閘閘門高度將按潮位3.85米設計,初步採取下臥式閘門;而當擋潮閘關閉抵擋潮水時,控制閘內因暴雨造成的水位上漲,需要時會啟動泵站抽排,將灣仔水道收集到的雨水抽到閘門外。工務局稱,擋潮閘防洪標準為200年一遇、排內澇標準按20年一遇設計,經評估,預計每年平均關閉兩次,每次關閉需時1.5小時。 (按:「百年一遇」並不是100年只會發生一次的意思,在專業上較準確的含義是「任意一年內都有百分之一發生概率的事件」)。

27/05/2019
1749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