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出口樂觀企業首季大升36%

經濟局昨(29)日公布今年首季度「工業出口狀況調查」問卷,對於未來六個月出口展望顯示,出口前景樂觀的受訪企業大幅回升36個百分點,由去年第四季1.2%大幅回升至今年第一季37.2%,與去年同期13.1%比較,也上升24.1個百分點。 受訪企業中,僅有0.2%表示會「大幅增加」,認為「微增」的有37%。對前景看淡企業有7.7%,較去年第四季減少7.4個百分點,但較去年同期輕微增加2.9個百分點;認為「微減」和「大幅減少」分別為7.3% 和0.4%。 表示出口前景「相若」的被訪企業則由去年第四季度83.7% 回落至今年第一季55.1%,下降28.6個百分點,這反映受訪廠商相信,中美貿易摩擦於短期內獲解決的預期性上升,致使環球經濟陷入經濟不景氣的憂慮降溫,故對貿易前景轉抱樂觀態度。 受訪企業手頭訂單月平均數為2.9個月,多於去年第四季錄得2.6個月。藥品業、成衣製造業、電子/電器業和其他行業的手頭訂單分別是4.3、3.9、2.5和2.4個月。在出口市場方面,根據「市場季度訂單情況綜合指數」顯示,被訪企業普遍認為內地及其他亞太地區國家(即除內地、香港和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國家)是相對表現較佳的市場,指數分別為30.1% 及14.9%。 在就業方面,出口製造業就業錄得人數分別較去年第四季及去年同期增加0.3% 及4%。另一方面,50% 被訪企業表示仍存在人員缺乏情況,數字分別低於去年第四季及去年同期的51.5% 及64.2%;而成衣製造業需求人員情況相對較顯著,佔該行業被訪者89.7%,顯示該行業對人員需求較殷切。 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影響出口活動的問題中,11%的出口企業認為「訂單不足」是他們面對較大問題。對於未來三個月的展望,32.3%被訪企業認為人員缺乏」是企業的主要擔憂,其次是「訂單不足」、原材料價格上升及外地價格競爭等問題。

30/05/2019
30265

「世界挑戰日」全城動起來

政府鼓勵市民運動強身

「2019世界挑戰日」活動昨(29)日上午7時至晚上9時舉行,市民、各界人士、團體只需在活動時間內連續進行15分鐘任何形式的體育活動,便可以向主辦單位報上參與人數。 澳門今屆的對賽城市是人口約有85萬的以色列耶路撒冷。主辦單位期望以最實際行動支持「世界挑戰日」,也為各界起帶頭作用,鼓勵各界人士明白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從而養成恆常參與體育鍛錬的生活模式。 「世界挑戰日」由體育局、市政署合辦,衛生局協辦,今年設兩場助興活動,分別於黑沙環公園及議事亭前地舉行。體育局局長潘永權昨早在綜藝館帶領員工一起做15分鐘運動,潘永權呼籲市民踴躍參與,多做運動,未來亦會加強大眾體育的發展,包括健身興趣班引入更多的名額及多元的運動模式,提升市民做運動興趣,同時增設更多的體育設施供大眾使用。 昨日中午時分,衛生局副局長兼山頂醫院院長郭昌宇、體育局局長潘永權於山頂醫院天台帶領一眾醫院員工參與活動,郭昌宇表示,衛生局每年均有參加「世界挑戰日」,醫院員工亦積極參與,代表著員工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增加。參與活動的山頂醫院護士總監范黃有霞也認為活動別具意義,院方一直支持及鼓勵員工在工餘時間運動鍛錬,增強體質,放鬆身心,藉此培養良好健康習慣。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稱,澳門參與「世界挑戰日」有超過十年,參與人數逐年提升,這除了有賴特區政府不斷宣傳鼓勵,亦可以看到市民日常的參與程度高,不少公私營機構亦有積極參與。體育局為推廣全民體育,基本上每個月都舉辦不同主題的大眾體育活動,讓居民可以養成做運動的習慣,亦可以減少疾病,並能令社會更融洽。

30/05/2019
17005

「國際創新投資合作大會」下月舉行

何厚鏵倡建創新平台

廣東省政協委員、《澳門商報》社長朱海生,廣東省政協委員、澳門文化傳媒聯合會會長馬志達,澳門文化傳媒聯合會主席、澳門商報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文玉一行,前天(28日)下午拜訪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誠邀何厚鏵參加「第四屆中國(澳門)財經風雲榜暨國際創新投資合作大會」,同時就峰會平台推動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聽取何厚鏵意見。參與拜訪還有澳門文化傳媒聯合會副會長、《力報》總裁劉向明,副會長、《澳門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副會長、品牌澳門雜誌社社長王海濤,《澳門商報》總編輯梅東,澳門商報新媒體集團董事總裁田小青、副總裁張美然。 朱海生介紹峰會籌備情況,指出為了講好澳門故事,搭建大灣區與澳門交流平台,多年來《澳門商報》舉辦「中國(澳門)財經風雲榜」、「澳門國際經貿合作峰會」、「澳門國際文化傳媒論壇」等系列活動,深化兩地經濟文化合作,取得良好成效。下月10至12日,第四屆中國(澳門)財經風雲榜暨國際創新投資合作大會在澳門舉行,邀請粵港澳商界代表、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等共同交流互動,誠摯邀請何厚鏵撥冗出席。 何厚鏵表示,正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創新」對於澳門發展才有機會,澳門目前大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要以更開放姿態吸引人才,共同為澳門乃至大灣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30/05/2019
28566

做好廚餘回收刻不容緩

根據環保局資料顯示,澳門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每日約2.11 公斤,當中約四成來自廚餘,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曾直言此比例是世界罕有,可見廚餘回收處理刻不容緩。近日再有議員在立法會就環保政策提出質詢,要求當局審視固體廢物及廚餘處理的措施。 羅司回應指,澳門每日垃圾量高企,但當中有部分由外僱及大量遊客產生,並非所有垃圾均由澳門居民產生。然而,一年約有3,000 萬旅客來澳,平均一日才十萬遊客,但澳門人口67萬,相比之下居民所製造的廚餘仍佔三分之二,反映廚餘主要產生自居民,並不能單把責任推至旅客身上。 廚餘較一般固體廢物更難處理。原因是廚餘含水量高較難焚燒,若燃燒垃圾時温度維持攝氏800 度或以上,並不會產生二噁英,但因為在每次添加廚餘時,其濕度會將温度降低,在攝氏800度以下便會釋放致癌物二噁英,既污染環境亦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消滅廚餘的最佳方式並非直接丟到回收桶,再送到焚化中心,而是讓廚餘再次被運用「升級轉化」。 特區政府目前處理廚餘回收分兩種,一種是就地處理,另一種是收集回來集中處理。其中,去年6月起推出的「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教導參與食肆員工正確分類廚餘,再統一將收集到的食肆廚餘送往垃圾焚化中心廚餘機處理。直至今年1月,已有32間中小型食肆參與,連同其他廚餘回收計劃,目前約有70間機構參與廚餘回收工作。然而,由於先導計劃並非強制性,有環保人士質疑成效。 如前述所言,本地居民所製造的廚餘仍佔三分之二,因此加強市民對廚餘回收的教育對減少廚餘數量會有莫大幫助。有民間機構近日就舉辦「環酵救地球」系列活動啟動禮,主辦方期望透過利用廚餘製作成「環保酵素」,教育居民減少浪費食物,重用生活用品,以「環保酵素」代替日常清潔劑,藉此廣泛宣揚環保意識。政府及民間機構可合作吸引更多機構參與計劃,並推出面向學校、業界和社團的廚餘處理設備資助計劃,實行全民廚餘回收。

30/05/2019
32473

特首會見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一行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29)日上午在政府總部會見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會長黃景禧一行,雙方就本地年輕法律工作者的發展和推動業界融入大灣區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 行政長官祝賀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成立,並勉勵該會認清辦會目標,肩負使命,利用青春年華發揮法律知識優勢拓展會務。澳門特區政府將會關心和支持該會發展。他表示,特區政府多年來透過完善政策和資源投放,推動本地法律人才成才成長,他認為這一代的法律工作者比過往更有優勢。行政長官分享他在政府工作20年的體會,他指出不同法律界人士持有不同的法律觀點和意見,作為政府如何取捨有關法律觀點將關係到各項民生政策決定。他鼓勵該會會員可透過持續進修拓闊法律知識和視野,鞏固特區法治精神。 黃景禧首先感謝特區政府一直為培養本地法律人才做了大量工作。他介紹該會成立目的時表示,旨在運用協會平台凝聚本地法律人士與社會各界交流學習,加強普法工作;推動本地法律人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大灣區發展;借助本地法律人士的法律專業知識和三語優勢,推動特區建設中葡平台。 行政長官表示,樂見該會立足澳門走進灣區的發展方向。他指出融入灣區發展,首要尊重和理解區內三種不同法律體系存在不同理論基礎、法律條文和判斷等,他寄語年青一代須加強思考和工作,利用自身法律知識優勢服務國家和特區。 (新聞局圖片)

30/05/2019
17727

墳場禁放爆竹

8月1日起生效

政府修訂《墳場管理、運作及監管規章》行政法規草案,規定非澳門居民不得安葬在本澳公共墳場,草案並增加禁止在墳場燃放爆竹條文。行政法規草案建議在今年8月1日起生效。 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昨(29)日下午在政府總部多功能會議廳舉行記者會,梁慶庭稱,為配合本澳社會發展和完善公共墳場的管理,有必要修訂現行規章,因此,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訂定了《修改第37/2003號行政法規〈墳場管理、運作及監管規章〉》行政法規草案。草案明確規定公共墳場的墓地、骨殖箱及骨灰箱的申請條件,擬安葬者須為澳門居民,如為非澳門居民,則須在澳門死亡,又或申請人為澳門居民且為擬安葬者的配偶或第一親等直系血親。骨殖箱及骨灰箱的首次使用權為期50年,期滿後可不斷續期,每次為期五年。另外,草案亦加入禁止於墳場燃放爆竹的條文。 草案同時訂定公共墳場永久墓地的合葬規定,建議在永久墓地的權利人死後或屬未能確定相關權利人的情況,與永久墓地的首葬者具有特定親屬關係的人,經在報章刊登通告且無親屬反對,原則上可申請合葬。而經行政長官許可,長期安葬於指定墓地的特定人士的配偶,亦可申請合葬。 此外,為善用公共墳場空間,市政署可對依職權起葬的遺骸火化及作適當處理。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杜淑儀指,如沒人在法定期限內辦理起葬或延期手續,署方會先將安葬者起葬,再放置一段時間,期間會嘗試通知利害關係人處理,如再沒 人前來處理,署方不排除會進行環保葬或化成骨灰處理。 (資料圖片)

30/05/2019
7769

照顧者津貼實行難

有研究指短期內未有條件

殘疾及特殊人士的「照顧者」往往面對很大精神和經濟壓力,亟需社會支援,不少「照顧者」希望政府能增加「照顧者」津貼。澳門特區政府委託香港大學就本澳推行「照顧者津貼」的可行性作獨立研究,研究團隊認為現時在本澳推行照顧者津貼政策的基礎及時機尚未成熟,尤其是對「照顧者」缺乏具體定義,亦沒有相關的條件規範,研究認為本澳在短期內實行「照顧者津貼」的可行性不高。 社會工作局昨(2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研究結果。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樓瑋群稱,本澳社會對「照顧者」的定義尚欠充分討論,建議先在現有的服務分齡和類別等基礎上檢討,並制定以「照顧者」為本的系統性政策框架及服務體系,使能更科學和合理地確定「照顧者津貼」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 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稱,目前當局需建立多項條件,為「照顧者」定義制定評估機制,以及為「照顧者」制定條件規範,如「照顧者」的年齡、領受津貼後應否作全職照顧,「照顧者」是否必須與被照顧者是親屬,或照顧過程當中必須達成什麼效果等,均需要再深入探討研究。 雖然報告指時機未成熟。蔡兆源強調,政府認同「照顧者津貼」的可行性,目前需要創設條件推行,讓「照顧者津貼」得以實施。局方在短期之內將與研究團隊交流討論,並在未來三個月完成內部分析及部署跟進工作。之後會就報告提及的各項事宜開展具體研究、規劃和設置工作,以為推行「照顧者津貼」政策奠定基礎,推動相關工作向前發展。

30/05/2019
2319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