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1)日召開第八次平常會議,多名委員關注在颱風天氣下各口岸的交通問題。委員洪偉東表示,當局可為滯留旅客作分流處理,了解旅客目的地,以便統一安排交通接駁,以及應與鄰近地區城市做好相關天氣通報,避免有大量旅客滯留,造成不必要交通壓力。 至於港珠澳大橋口岸方面,委員高岸峰指出,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即使是颱風天氣仍會有旅客訪澳,有關當局應吸取是次經驗,與珠海和香港政府做好協調工作,待下次颱風天氣時能優化有關安排。他建議當局根據天氣情況適時安排巴士服務,並進一步研究颱風期間的公共交通安排,亦可於口岸大樓設臨時休息區,在強烈颱風期間讓滯留旅客使用,提供即時颱風消息、交通資訊、熱水及基本食物等,令旅客安心等待颱風過後繼續行程。
雖然氣象局已在昨(1)日凌晨1時30分改掛三號風球,並指「韋帕」已逐漸遠離本澳,但受風暴潮影響,內港一帶仍然出現水浸。昨日上午約9時,記者發現在內港一帶水浸深及小腿,市民需涉水而行,顯得相當狼狽,途經汽車亦需減低車速以減少水花濺起,避免波及市民。由於交通局已提早通知市民部分路段封路,因此路面上暫未出現「死車」情況。 氣象局預測適逢天文潮,今天(2日)至4日內港一帶將會水浸。 對於昨日內港一帶水浸持續,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昨日表示,由於昨日正值天文大潮,加上受熱帶風暴影響,其水位會較平時高,所以出現水浸。 他認為一時三刻要解決問題較為困難,需要從基建開始入手,例如增加渠口及增高堤岸等,需要一定時間。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1)日完成《社會房屋法律制度》細則性審議,並簽署意見書提交立法會大會審議及表決。法案最終規定家團申請者年齡下限由原文本的23歲改為18歲,個人申請年齡下限維持23歲,行政長官可基於合理理由接受18至22歲的個人申請,並刪除針對學生申請人的限制。 一常會主席何潤生在會後總結指,雖然個人申請年齡下限維持23歲,但已刪除過往針對全職學生無法申請的限制,而年滿18歲但未滿23歲人士,可經行政長官批示接納申請。 何潤生又指,意見書新增「返貧」情況下申請的特殊豁免,如果有申請人曾取得經濟房屋、貸款或利息補貼等,但有「返貧」的情況符合社屋申請條件,同樣可經行政長官豁免後接納申請。 何潤生又指,社屋分配採用計分排序,政府接納一常會意見,增加社屋輪候考慮因素,包括家團人均收入、在澳居留時間、申請家團中澳門永久居民比例等。由於政府需時草擬相關補充法規,因此建議法案通過一年後生效,而現時申請個案將沿用現行制度。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昨天(8月1 日)舉行系列活動,慶祝解放軍建軍92 周年,早上8 時在新口岸營區舉行升國旗儀式,氣氛肅穆,司令員徐良才大校、政委孫文舉大校出席,軍樂隊奏響國歌,駐軍官兵向國旗莊嚴敬禮。
近月有傳媒機構被揭發拖欠近百名員工薪酬,導致員工陷入拮据。協助跟進事件的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指出,該傳媒機構欠薪事件事態嚴重,促請勞工事務局必須建立快速而有效的機制,協助僱員追討欠薪或獲得支援。 李靜儀昨(1)日與工聯權益委員會主任李從正和北區職工服務中心幹事朱穎新就此事件約見勞工事務局反映情況。會後李靜儀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該傳媒機構員工今年4月開始向其求助,指從2月開始被拖糧,而且仍未收到去年雙糧,直至4月份被拖糧到第三個月,已經出現生活困難,儘管近日有部分員工獲發6月份薪酬,但離職僱員仍未收到款項,該公司過往已有拖糧前科,但隔一段時間會出糧,員工未必即時投訴,對公司已經相當忍耐。 李靜儀指出,該欠薪個案凸顯《勞動關係法》對欠薪僱主的處罰過於寬鬆,讓僱主有機會拖延處理,因勞工局收到投訴後需要時間製作筆錄,讓僱主交文件、上訴等,而僱主只要在個案遞交到法院前償還有關債權,就無需繳交罰金,「好可能會喺法律上縱容咗呢啲惡劣嘅僱主,可以慢慢拖,慢慢還,但係員工其實水深火熱,等緊錢開飯」。 一名相關現職員工Justice(化名)接受本報訪時稱,自己與同事因太久「冇糧出」,經濟窘迫不已,更有同事在請假單理由一處填寫「借錢」以示抗議。就拖欠員工薪金一事,本報記者曾致電該公司查詢,但接聽員工稱是前枱文員,無法給予回應,之後記者再多次致電新聞部均無人接聽。
立法會議員日前受邀請參觀輕軌車廠運營控制中心,並乘搭輕軌列車,實地了解輕軌氹仔線的運作。外界關注未來輕軌購票優惠需使用特定的「輕軌卡」購買車票。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日表示,輕軌票價將與巴士相若,但早於2011年,特區政府與售票服務公司簽署合同,因此實質上輕軌不會沿用「澳門通」,「所以對唔住,日後大家要有兩個卡,一個係搭巴士,一個係搭輕軌。」短期內該規定不變,但日後會再商討。 至於相關合同有效期至何時結束,羅立文稱,「呢個問題唔係合同時間,係因為定下方法係咁樣」,而合同方面亦可更改,但因為目前有太多工作,而當局主要目標是盡力讓輕軌能在任內通車。其他方面「一邊行一邊執,補返哂啲嘢,慢慢嚟」。至於何時正式通車,羅立文強調有信心今年(2019 年)內開通,但仍未有確定時間,又稱稍後將邀請傳媒參觀。
熱帶風暴「韋帕」昨日(7月31日)影響本澳,於深夜近11時在本澳西南約280公里掠過,但是在氣象局懸掛八號風球的大半天裡,本澳公共巴士服務暫停,大橋封閉,加上新《的士法》生效,的士司機多半選擇不開工,導致本澳多處口岸的旅客人潮難以疏通。在關閘,昨日下午有數百名旅客在的士等候區大排長龍,卻久久等不來一輛的士,期間甚至有人「大打出手」,在港珠澳大橋、外港瑪頭等均有類似情況。 雖然後來交通局加開巴士接載旅客前往亞馬喇前地,但三座跨海大橋卻又因為八號風球而封閉,西灣大橋下層通道直至入夜都有長長車龍,在八號風球下本應盡快返家、入住酒店的市民旅客,結果卻宛如受困孤島。昨日還傳出有人徒步過橋,以及白牌車重出江湖的傳聞。
本澳於昨(31)日下午2 時懸掛八號風球。行政長官崔世安下午前往民防行動中心召開當日首次會議,主持應對風暴「韋帕」的民防工作部署,再於昨晚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了解當前市面情況。
受熱帶風暴「韋帕」及風暴潮影響,昨(31)日早上內港低窪地區近柏港停車場一帶出現水浸,水深最高達20厘米,街道被水淹至小腿位置,市民及車輛要踄水而行,現場有交通警維持秩序。警方一度實施臨時交通措施,巴素打爾古街不能轉入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至中午時分才解封。 在昨午未懸掛八號風球前,內港一帶不少商戶已嚴陣以待。出售藥材的商戶黃先生表示,日前得悉風暴消息後已提早把貴重貨品抬高至三呎,以防萬一。 早前經濟局推出資助中小企安裝防水閘和水泵計劃,但內港一帶只有部分商戶有安裝防水閘,其中一位沒有安裝防水閘的商戶黃先生稱,由於店鋪是百年舊樓,若要裝防水閘需鑿牆,恐會導致店鋪倒塌,「寧願佢浸好過冧樓啦!」他認為即使裝了防水閘,洪水也會由厠所湧入,實際上用途不大。他又稱對內港的防洪工程期望不大,現時只寄望政府可及早預報風暴消息。 電燈產品零售店員工歐陽先生稱,店鋪剛經營不久,便首次迎來風暴潮,街坊都有提醒他要把貨物放在較高位置。而店鋪申請安裝防水閘已三個多月,至今仍未獲批,亦不得知其原因,他擔憂風季將至,未能有效預防。 另有內港漁業商戶表示不太擔心水浸情況,因為經歷過「天鴿」及「山竹」,所以早已見慣不怪,且認為今次水浸不太嚴重,會聽天由命,順其自然應對。
昨(31)日熱帶風暴「韋帕」逼近,香港和澳門在下午2時懸掛八號號風球,來往港澳航班中午起陸續停航。氹仔碼頭往香港尾班船時間為中午12時45分;而外港碼頭最後一班往返香港及澳門之航班於下午1時30分開出。外港碼頭內雖然未見有人多爆滿情況,但現場仍有為數不少旅客攜著大包小包前往趕尾班船,顯得相當狼狽。 香港旅客黃先生因得悉打風而選擇提早返港,但抵達碼頭時所有航班已爆滿。他無奈表示:「依家都唔知點算!」他表示,自己從氹仔過橋到碼頭時交通擠塞,沒有充足時間準備,認為氣象局至少提前三小時通知。而另一位準備前往香港上環碼頭的旅客魏先生在12點45分到達澳門港澳碼頭,但只剩下前往屯門的航班。他指氣象局提前約兩小時通知不算遲,只是沒 有預計此弱風會打到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