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醫學專科學院成立

逾300位院士從事統一培訓導師工作

籌備已久的澳門醫學專科學院終於在今年7月初正式成立。在行政長官崔世安見證下,逾300位院士獲頒證書,成為首批專科學院的培訓導師。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受訪時表示,未來300多名院士會從事統一培訓導師工作,日後普通醫生若要成為專科醫生就需接受為期六年培訓課程。 醫學專科學院設立內科、外科、麻醉科、骨科、婦產科、兒科、急重症科、五官科、家庭醫學、社區醫學、病理學及放射科共12個分科學院,負責制定及公布各分科學院的專科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準則,並審批收納首批院士以作為專科學院的培訓導師。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醫學專科學院任重道遠,對未來制定本澳長遠醫療發展政策及專科醫生人才發展策略、推動本澳專科醫療服務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為有志從醫的年輕一輩引航,讓他們走向更專業化道路,讓世界各地認識澳門的醫療水平,讓本澳醫療專業的可持續發展走得更遠。 他寄望通過成立醫學專科學院,進一步明確專科培訓的改革與發展的新藍圖,日後完成專科培訓的醫生不論投身公立、私立醫院或私人執業市場,其資格均源自同套嚴謹且與國際採用的專科培訓制度標準一致,配合未來離島醫療綜合體的落成、《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法律制度》的推行,優化醫生專業發展之路,提升本澳醫療服務素質的重要舉措。

06/08/2019
17132

九澳康復醫院今年啟用

本澳首間擁有獨立康復醫療設施

本澳首間擁有獨立康復醫療設施的九澳康復醫院於今年4月正式啟用,為完善離島醫療體系與綜合醫療服務邁出重要一步。 九澳康復醫院總建築面積約10,000多平方米,樓高四層,共設188張病床,主要分為仁伯爵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區、仁伯爵綜合醫院康復病房及仁伯爵綜合醫院工聯康復病房三部分。 其中,二樓的仁伯爵綜合醫院康復病房共設88張病床,是醫院現有康復病床數量的兩倍多,並配備了專科臨床醫護團隊,為患者提供臨床醫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疼痛管理、心理輔導等綜合性治療。 而由氹仔工聯康復中心發展而成的工聯康復病房,位於醫院三及四樓,由衛生局全資資助及監督,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負責管理,面積是原康復中心的三倍,病床由55張擴展至共88張病床,未來還可擴展至100張病床,大大增加病床供應。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九澳康復醫院主要針對長者對綜合性醫療服務的需求,將相關主要功能部門設於同一大樓,為長者提供更優質的設備和服務環境,開展更適切的綜合性醫療服務。 另一方面,除了九澳康復醫院,為持續完善離島醫療體系與綜合醫療服務,仁伯爵綜合醫院院長郭昌宇表示,將按部就班進行增聘,同時亦會加強本地人員培訓,為未來醫護人手需求做好準備。

06/08/2019
34101

美副將設巴士專道惹議

學者籲政府公開更多科學數據

美副將大馬路將實行巴士專道,措施一公開即引起社會極大迴響,大多數意見都反對實行專道。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4)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不反對設巴士專道,但政府應該拿出更多數據去支持措施,亦認為現時的問題並非巴士專道能解決。 林宇滔指出,大部分返工放工的市民,在乘搭巴士時都是「點對點」,由北區坐車到南區、中區,建議政府更應該考慮設立「點對點」的特許巴士線,再配合巴士專道分流市民,這方案更有利疏導市民返工放工,他反問政府「喺颱風天都有特許巴士接載市民,點解平日無呢?」再者,現時美副將大馬路巴士專道規劃公開已經有很多爭議,他指政府應該公開所有科學數據,電腦模擬的資料,他直言「局長(林衍新)經常話要科學施政,但又唔公開科學數據」。 另外,當局早前在高地烏街一帶大減電單車位已引起不少市民反對,如今巴士專道亦大減車位,林宇滔認為交局公關手法出現問題,大多時候都是「做咗先講」,而且認為設巴士專道要大減車位,當局要在附近增設更多泊車位讓市民泊車。 辜文達:應先行先試 不排除撤回對於巴士專道,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辜文達認為巴士專道是可行方案,這是配合政府「公交優先」的政策,實施後將縮減巴士行車時間30%,但他同時指出,現時市民最擔憂的問題,是巴士專道分開五段,其中兩個轉上俾利喇街及鮑思高球場的路口,就最為複雜,建議政府現時「先行先試」,適時改善措施,必要時更要撤回方案。 辜文達亦指出,現時美副將大馬路最塞車的位置是轉入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的位置,巴士要從最左的巴士站一下子切三條行車線轉入士多鳥拜斯大馬路,過程相當危險及複 雜,而設立巴士專道亦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他建議政府在設立巴士專道同時,一併解決巴士切線問題。

05/08/2019
1955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