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 使用熱水爐需注意安全

工程師倡設燃氣技工持牌制

近年不時發生家居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化學工程師李仲言受訪時表示,燃氣熱水爐會產生一氧化碳,因此需要有通風管道排出氣體至戶外地方,但現時有部分大廈內住戶安裝情況不理想,包括排氣管沒有延伸至戶外或安裝不適當,而導致中毒事件發生。他又建議政府提供考核制度,使專業技工可持證上崗,發生事件後亦可以追究責任;另一方面亦可以仿效香港,印有合資格認證「GU 」標誌,助居民購買。 欠缺排氣管導致一氧化碳聚集 日前衛生局接獲鏡湖醫院通報一宗家居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涉及四名女性本澳居民,事件初步懷疑是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下造成有害氣體積聚所致。李仲言稱,現時新建樓宇會將熱水爐安裝在陽台位置,方便排氣;至於舊式樓宇或受空間面積所限,或會安裝在浴室或廚房等,同時排氣管安裝位置不當。他強調,管道式燃氣熱水爐欠缺排氣管,會導致一氧化碳聚集,因此必須安裝排氣管,同時作為工程師並不建議將熱水爐安裝在浴室位置。 以香港為例,設有燃氣技工牌照制度,包括安裝燃氣熱水爐、煮食爐等,反之澳門並沒有相關考核、註冊制度。據他了解,市面上安裝燃氣熱水爐的師傅多以內部培訓為主,他笑言:「師傅覺得徒弟掌握咗相關技術,合格啦,就可以晉升做師傅,單獨接工程做。」 師傅多以內部培訓為主 李仲言舉例指出,過去有單位不具備安裝燃氣熱水爐的基本條件,需要在牆壁上鑽孔等,但在雙方協調下導致安裝程序不符合標準。李仲言則建議本澳所有燃氣技工需持證上崗,設有政府考核制度,若果未來出現問題,亦可追究責任。他又呼籲技工可依照《建築物燃氣設施的技術規範》行政法規中規定為居民安裝燃氣爐具。 至於購買燃氣熱水爐時須注意的事項,李仲言鼓勵居民在本地購買,萬一將來或有意外發生亦可有追溯得到,另一方面,亦可提供檢測報告或證書。 冀合資格爐具設「GU」認證標誌 李仲言引述過去有居民反映稱:「我點樣揀熱水爐?」李仲言指出,鄰近香港若合乎標準的燃氣爐具會設有「GU」認證標誌,因此他建議澳門可以仿效香港做法,同時將合乎資格的燃氣爐具資料上載網上,供居民查閱。現階段則建議居民購買大牌子,安全及可信程度亦較高。 每年須由專業技工例行檢查 他又提醒燃氣熱水爐使用壽命是根據產品所提出的限期,但以安全而言,普遍壽命為八年左右,期間每一年亦須由專業技工進行例行檢查。

08/11/2021
16596

中銀多措並舉助力特區抗疫

鼓勵合資格員工接種第三針

澳門中銀表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直積極響應特區政府號召,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全力貫徹落實各項防疫政策要求,為市民打造安心、放心的服務環境,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同時强化員工健康管理,多措並舉鼓勵員工主動接種疫苗,助力澳門早日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截至10月底,逾95%員工已接種疫苗,基本實現「應打盡打」目標。 為市民及員工提供全方位保障 作為本地重要的金融服務機構,澳門中銀營業網點遍布澳門各區。在本澳疫情反覆的複雜形勢下,澳門中銀全力强化各項防疫措施:包括為進入網點的人員提供消毒液、酒精搓手液;為所有員工提供足量口罩;為前線員工提供對客服務所需的護目鏡、防護屏、防護手套等各類防護裝備,為所有營業場所公共服務區域使用納米抗菌抗病毒塗層技術,或每小時一次高頻率消毒,嚴格做好進入網點人員的防疫篩查工作,對進入人員實施綠碼檢測、體溫監測和人數控制。自疫情爆發至今,澳門中銀所有營業場所,包括36間網點,堅持高標準的防疫措施,有效保障了員工和客戶的安全。 逾95%員工已接種疫苗 特區政府2月公布疫苗接種計劃後,澳門中銀率先廣泛宣傳接種疫苗對員工個人、客戶和社會的重要性,增強員工接種的主動意識,在多項措施的推動下,全體員工不僅個人主動參與疫苗計劃,還積極鼓勵家人朋友接種,員工接種率不斷提高,逾95% 員工已接種疫苗。 同舟共濟共促復蘇 下一步,澳門中銀將繼續嚴格落實特區政府抗疫要求,及時鼓勵合資格員工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與成千上萬個本澳企業和家庭同舟共濟、共促復蘇。(澳門中銀提供圖片)

08/11/2021
15364

關閘水客捲土重來愈趨猖獗

當街拆貨螞蟻搬家上珠海

粵澳上月底恢復正常通關,惟隨著兩地人員正常往來,「走水貨」活動再度猖獗。記者昨(7)日在關閘所見,疫情期間人煙冷清的華大新村一帶,又變得門庭若市,各個商號門前逼滿「客人」,更有「購物」完的「客人」即場分拆商品便於運上珠海。有商戶表示,昨日是周日,人不算太多,到工作日收工時段,「人多到行都行唔到」。 【特約記者李燊報道】 關閘口岸每天早晚高峰期,過關人流中經常有背著「貨物」的身影穿梭,當中大部分是「水貨客」。記者昨日下午在關閘口岸所見,未到4時,被譽為「水貨街」的華大新村已經人流密集,到了5時收工時段,街道幾乎逼到水泄不通,記者發現人員多集中在數間招牌為「XX貿易商行」的商戶前,當中人向店員支付貨款後,取得一定數量貨品,轉身便在商戶門前分拆,經關閘口岸運上珠海。 「通關」後生意增五成 有華大新村的藥房職員陳先生表示,未「通關」前損失慘重,恢復「通關」後生意額增加最少五成,當中最受歡迎是日常藥物及奶粉,「有人流先有生意,最緊要有人出入,要有人買奶粉帶出去,咁樣先有生意」,又言關閘一帶的商戶「都係咁」。另有經營嬰兒用品的商戶亦表示,恢復「通關」後生意有所好轉。 海關聯手警方嚴打「水客」 澳門海關連日聯同治安警察局持續嚴厲打擊「水客」活動,因應關閘一帶懷疑有店舖作「水客」散貨點,構成治安隱患及造成環境衛生問題,為居民帶來困擾及加重疫情防控工作,為遏止「水客」活動,本月5日至6日持續展開聯合巡查行動,對懷疑從事水客活動店舖、貨物及相關人士進行調查,透過情報收集及分析,鎖定疑似「水客」於關閘口岸出境時進行截查;海關亦聯同市政署進行聯合行動,對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店舖及人士作出起訴。 北區搗破「水客」散貨點 海關與治安警察局日前聯手於北區搗破一個「水客」散貨點,撿獲約值43萬澳門元毛皮,並對15名涉案人士進行調查及起訴。海關與治安警察局根據早前市民舉報資料,連日來密切監察北區一目標店舖,本月4日海關聯同治安警察局採取聯合行動,搜查目標店舖,共查獲15人,包括一名店舖企業負責人、一名現場負責人、一名員工及12名「水客」,緝獲毛皮合共件,估值約43萬澳門元。海關根據《對外貿易法》相關規定,對上述15人作出起訴。

08/11/2021
49497

九澳聖母村展示痲瘋院歷史檔案

勾畫澳門醫療發展傳播人道主義

【本報記者劉艷萍】文化局主辦的「盼望之地——澳門痲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即日起在九澳聖母村和澳門檔案館舉行,展出澳門檔案館近百份精選的館藏檔案及相關材料,以痲瘋醫療設施的發展過程為主線,勾畫澳門痲瘋醫療的歷史脈絡,見證人道主義在澳門的傳播。 展覽開幕儀式前(6)日下午2時在九澳聖母村舉行,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致辭時提到,九澳聖母村已列入被評定的不動產,其蘊含的人文與景觀價值,BUJIN不僅譜寫了澳門醫療史上獨特的一章,更從多角度反映不同時期的澳門社會面貌及其時代價值。 痲瘋院舍舊址歷史悠久 九澳聖母村是澳門僅存的痲瘋院舍舊址。澳門政府自1885年在此建院安置病患,原本只有一兩間簡陋磚屋,上世紀30年代重建並擴充成五間住屋及七苦聖母小堂,其後亦按實際需要增建一些建築。1966年,興建七苦聖母教堂,原小堂就改作康樂室之用。1963年,慈幼會意大利神父胡子義來此服務,與院友共同議決將痲瘋院更名為「聖母村」,寓意聖母瑪利亞的助佑。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而社會工作局於1992年將女病患宿舍改建為九澳老人院收容已痊癒的長者,九澳聖母村結束了其醫療照料任務。 九澳聖母村在修復活化前,建築因空置失修多年,五間小屋及康樂室舊址建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老化,文化局於2016年起分階段對聖母村進行全面修復,並於2019年局部開放市民使用。 善用四小屋助戒毒人士職訓 聖母村內有四間小屋由社會工作局與民間機構合作推出「握緊希望」職訓實習計劃,為戒毒康復人士提供實踐機會逐步重投社會,實踐項目包括咖啡廊、展藝廊,以及休閒和親子活動空間等。目前,共有35名戒毒學員參與培訓,其中16名學員參與實習。現時每周平均到訪人流約600人次,公眾假期達800 至1,000 人次。 「藝遊計劃」推動大眾參與此外,為了推動大眾欣賞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化社區,「藝遊計劃」昨(7)起於九澳聖母村開設藝遊點,供「視覺藝術類」及「創意工藝類」藝遊人一展技藝。

08/11/2021
19024

兩地青年共研灣區金融科技發展

學者指本澳金融人才缺口800名

【特約記者李燊報道】為提高本澳青年了解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現況與趨勢,善明會昨(7)日舉辦「善明會2021走進大灣區青年系列——現代金融與金融科技發展研討會」,吸引逾200名本澳青年到場。大會同時提供線上錄播,讓600餘名內地青年一同展開討論。澳門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指出,澳門現時缺乏約700至800名金融人才,若配合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就需要更多金融人才。 研討會邀請澳門金融管理局銀行監察廳高級主任何仲華及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兼澳門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分享研究成果。 青年冀深入了解橫琴發展 出席研討會的本澳青年陳先生表示,參與研討會想了解多些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新趨勢及法律法規,尤其想了解琴澳深度合作區與以往大灣區有何不同。在本澳進修經濟學的龐同學表示,自己本科專業是學習相關專業,畢業論文也與探討大灣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相關,因此想了解多些橫琴發展的相關內容和發展計劃。 助澳青年了解灣區機遇 研討會由善明會青年委員會協辦,善明會理事長黃志堅致辭時表示,過去該會曾組織本澳青年到訪大灣區九個城市,透過企業參觀和實地考察,幫助青年人融入大灣區工作或創業。而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落成,亦標誌著大灣區各城市間的行業來往越來越緊密,故其系列活動亦從更深層次出發,期望給予參加者更專業的分析角度。 研討會吸引逾200名本澳青年到場,與600餘名內地青年一同探討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特約記者李燊攝)

08/11/2021
14624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