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即將到來,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今次假期約有5.5億人次在內地旅遊;中國鐵路集團則預計,10月1日當天有1,300萬人次乘鐵路出行,並估計八日假期期間有逾億人次搭乘鐵路旅遊。
中國軍方前(27)日從韓國接收第七批117具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遺骸及相關遺物後,於昨(28)日上午在遼寧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安葬儀式。117位志願軍烈士英靈近70年後回到祖國和人民的懷抱,在中華大地上安息。
擺脫貧窮、過上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理想社會,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之拼搏的奮鬥目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儘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也為今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更強大信心和動力。 「小康」一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裡的小康雖然有別於大同社會,但同樣表達對社會生活穩定,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的嚮往。1979年12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創造性地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現代化的目標,並提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從建設到建成小康社會 到了世紀之交,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中國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增速超過預期,在此基礎上,黨在十六大後正式提出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2020年的奮鬥目標。之後又經過十年的發展,黨十八大調整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2020年的奮鬥目標。如果說建設更多是一種前瞻視野,是把小康社會當作一項宏大事業來做的話,建成則是從倒計時角度,著重從完成目標角度來要求的,更多強調的是緊迫感。 為確保這一奮鬥目標如期完成,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域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通過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戰略保障。 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十八大以來,居民收入基本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人民幣,下同),首次跨入30,000元大關(見表格),比2000年實際增長4.4倍,年均實際增長9.2%。中國居民用60年時間實現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萬元大關,分別用五年時間實現跨元與30,000元大關,居民收入水平持續較快增長,不斷邁向新台階。 全體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標接近完成。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按現價看,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是2010年的倍。按可比價看,2011—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九年累計實際增長96.6%,全體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接近完成。 貧困人口大幅减少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經過70餘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精準聚焦和持續發力,中國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快速度和最大規模的減貧,中國貧困人口數量從1978年的7.7億減少至2019年底的551萬,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至0.6%。人類歷史上從未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國得到歷史性解決。 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地區減貧成效明顯,到2020年2月底,全國貧困縣從832個減少至52個。在收入方面,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是2012年的2.22倍。2019年末,貧困地區農村貧困人口362萬人,比年末減少了5,677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末的23.2%下降至2019年末的1.4%,年均下降3.1個百分點。 兩個百年承前啟後 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歷71載砥礪奮進,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 目前,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較高水平的10,410美元,首次突破美元大關,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佔總日常開支的比重)降至28.2%,城鄉差距不到3%等等,反映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水平較高,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戰也到了最後衝刺階段。 新中國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及今年抗擊疫情的矚目成果都充分證明,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完全有自信也有底氣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
1978-1985 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 《關於盡快改變貧困地區面貌的通知》發布 1986 中央政府第一次確定了國家貧困縣標準 1994 《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公布實施 1996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盡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決定》 2001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剛要》頒布 2011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剛要》全面部署 2012 《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十二五」規劃》發布 2015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 2016 《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印發 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 2017 2016年全國減貧1,000萬人脫貧共計首戰告捷 2018 關於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 2019 中央一號檔: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 年底全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窮
醫療保障是基本的民生工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發展是做好民生工程的關鍵途徑。1998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開啟了我國以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為主體的新型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建設過程。20餘年來,中國醫改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民覆蓋,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在內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降低了人民群眾診病就醫的財務負擔,有效提升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和獲得感,總體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為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制度性基礎、創造了保障性條件。具體而言,得益於完善的醫保體系,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到2019年大幅提升至77.3歲。 一組資料展示了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進展——截至2020年1月,全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13.5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覆蓋十億多居民。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累計結存約2.7萬億元人民幣。這一資料表明我國已經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惠及佔全球人口約19%的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醫保改革與發展奇跡。 中國透過構建完整醫保體系,對減輕患者用藥負擔發揮重要作用。(新華社圖片)
40多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為尋找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上升到國家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戰略高度。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中國在雙創上成果豐碩。首先在提升創新創業主體品質方面,2019年新登記企業739.1萬戶,比2018年增長10.3%,全年日均新設企業達到2.02萬戶。其次是聚焦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2019年創業公司在互聯網全網招聘人數達到263.64萬人,比2018年增長85%;新登記註冊青年創業者達到萬人,增長4%;大學生創業者74.1萬人,增長9%。還有聚焦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2019年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區域示範基地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750億元,高校院所示範基地成果轉化交易額約90億元,分別比2018年增長48%和22.5%,有效發揮支撑科技創新的作用。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可以想像,「互聯網+雙創+中國製造2025」等將在中國催生一場「新產業革命」,使中國自身的比較優勢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在國家積極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下,近年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新華社圖片)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扎實推進,取得巨大成就,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不斷完善。 首先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加快建立。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2,600多戶全民所有制子企業全部完成改制,實現歷史性突破。董事會建設加快推進,83家中央企業建立規範董事會,90%的地方國資委監管一級企業也建立董事會。 其次是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健全。工資制度加快完善,截至去年初40家中央企業制定職業經理人制度,977戶子企業選聘職業經理人4,374人,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扎實推進。還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展深化。2013年至2018年,中央企業共實施混改項,引入非公資本超過9,000億元,目前中央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超過70%,上市公司資產、收入、利潤佔比分別達65%、61%和88%,通過引資本實現轉機制,企業活力有效激發。 經過40多年的改革創新,國有資產大幅增值,上繳利稅顯著增加,一批國有大型企業已躋身於世界一流或知名企業行列。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的地位更加鞏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韓兩國昨(27)日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舉行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確認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和相關遺物,這是除2014年韓國首次向中國移交400多名志願軍遺骸外,近年向中方移交遺骸數量最多的一次。和前幾批迎回烈士遺骸的儀式相比,今年規格頗高,中國軍方首次使用運-20運輸機接載英雄,並在飛機抵達瀋陽桃仙機場時增加「過水門」禮儀環節,該批烈士遺骸於今(28)日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據央視新聞報道,重慶能投渝新能源公司旗下「松藻煤礦」昨(27)日凌晨因皮帶燃燒造成井內一氧化碳濃度超標,導致17名礦工被困。意外發生後,重慶市、綦江區兩級啟動應急預案,並成立搶險救援、醫學救援、事故善後工作、危險調查評估等工作組,應急、醫療、公安、消防等部門在現場進行救援工作。截至當日下午2時,17名被困人員已被搜救隊隊員救出,不過其中16人已無生命跡象,其餘一人送院搶救。目前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路透社26日報道,美國已對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原因是該企業供應的設備可能被用於軍事用途。據路透社取得的美國商務部簽發的文件,美企若要供應特定設備予中芯國際,將需要申請出口許可。中芯國際昨(27)日發表聲明稱,未收到此類官方有關出口管制的通知,重申公司和中國軍方毫無關係,公司半導體產品和服務僅供民用及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