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媒昨(18)日報道,繼放寬粵澳香港居民返港免隔離的「回港易」計劃後,香港政府有意擴大「單向免檢」的範圍,正積極研究放寬從粵澳赴港的內地居民,可豁免14天強制檢疫,可能於下月同步推出,並計劃至年底前開放更多省市內地居民赴港免隔離。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昨日發表中國經濟評論報告,當中估計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率將由今年的2.1%躍升至7.5%。
曾流失海外百餘年的圓明園馬首銅像,2007年由已故澳門企業家何鴻燊購得,並於去年11月决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文物局受捐後,將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强日前透露,「北京市正在積極進行展覽準備,馬首今年內將完成在圓明園內的首展。」據悉,馬首展出地計劃在圓明園正覺寺。
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會議昨(18)日一致決議,駁回中天新聞台衛星廣播電視執照的換照申請,現有執照將在12月11日到期,期滿停播。
全球反覆的新冠疫情引發經濟大震盪,旅遊業近乎停擺,不少大型連鎖品牌相繼關閉實體店,轉型集中資源發展網店。適逢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到,要培育跨境電商企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少本地業界都懇切期望特區政府致力推動跨境電商,全方位支援本地企業與各大電商平台加強合作,利用跨境電商擴闊產品的銷售渠道,在疫情常態化時代下拓展市場。 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10.5萬億元,較2018年的9萬億元同比增長6.66%,反映跨境電商勢頭一片向好。作為擁有自由港、獨立關稅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等優勢的澳門,其實早已具備了發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基礎,因此更要加快發展電商,坐上國家電商列車。 2017年8月,本澳跨境電商的首批貨品經蓮花口岸付運南沙,標誌著澳門至內地的跨境電商物流渠道全面開通。澳門產品及澳門企業代理的葡語系國家產品,可經此渠道送遞至全國各地消費者。長遠而言,澳門要發展自己的電商平台,並開設線下體驗店,在消費者愈來愈重視體驗行銷的新興市場時代,企業需要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逐步走向「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的模式,在疫情下拼出一條新道路。 要發展電商,特區政府除了要制訂及推出多項措施,鼓勵中小微企加入電商外;亦需要舉辦與相關專題的工作坊、講座、研討會、考察交流、洽談會等活動,協助企業掌握最新資訊。與此同時,澳門企業應充份利用珠海及中山兩地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提供的便利優惠政策,如減免增值稅、豁免結算年度限額、提高每單貨物貿易金額上限等,打好發展基礎。 經過八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順利簽署,標誌著世界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終於建成,亦是中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澳門若能做好跨境電商這張皇牌,就能在RCEP這個消費力強大、減免貿易關稅的市場中大顯身手,將「澳門製造」、「澳門創意」的優質產品及葡語國家產品透過內地打入世界市場,商機處處。
外媒早前傳出華為計劃以152億美元出售旗下次品牌榮耀(Honor)手機,專心在高端手機機種上。有關消息昨日獲得證實。多家企業昨日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宣布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華為將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台灣傳媒報道,台灣空軍一架F-16戰機昨日傍晚6時自花蓮夜航訓練起飛,兩分鐘後在雷達上消失,失聯位置約為花東外海東北方八海浬處,當局立即出動海巡署船隻及空勤展開搜救。
新華社17日報道,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700億件。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郵政行業業務總量達到16,336.4億元人民幣,增長28.4%;其中快遞業務量完成643.8億件,增長29.6%,超過2019年全年(635.2億件)。
11月以來,中國天津、山東、湖北、福建、甘肅、河南、陝西等多個省份在冷鏈環境中均檢測出新冠病毒。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昨(17)日引述疾控中心通報,兩名正隔離觀察的冷鏈食品從業人員,當天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及血清學抗體檢測,結果皆呈陽性反應,已被轉往定點醫院進一步診斷治療。
香港律政司昨(17)日以網上直播舉辦《基本法》頒布30周年法律高峰論壇,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以視像方式致詞時表示,全面貫切「一國兩制」是香港前景的關鍵,是令「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不二法門,强調「一國」是「兩制」的基礎,要講香港繁榮穩定,亦要講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尊重香港高度自治權,都要顧及中央全面管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