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13日報道,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牽頭、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單位參加聯合申報的「高海拔地區科研及科普雙重功能一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建設」項目日前正式啓動,意味著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折射式光學望遠鏡將落地拉薩。
全國兩會過後是領導人與外交官的出訪高峰期,中美關係能否破冰,成為關注的焦點。美國國務院10日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將在本月18日於阿拉斯加與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面,中國外交部也同步證實有關消息。這是拜登政府上台以後中美間首次高官會晤,外界預料將為可能的「習拜會」鋪路。而這場高官會面也將是中方與美方新政府相互試探的第一步。 上月22日, 外長王毅就中美關係釋放新訊號,強調要「撥亂反正、相互尊重、合作共贏」,試圖打破中美間的僵局。不過,美方態度仍頗為強硬,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冷淡回應,白宮方面則重申中美間競爭的面向,雙方的互信仍然很薄弱。事實上,前朝特朗普政府的反華政策激起中美意識型態的對立並延續至今,價值觀的碰撞難有妥協的空間,隔空喊話其實多說無益,不如從實際的問題開始談起,譬如氣候變遷、共抗疫情、經濟復蘇等話題。 過去,美國與其他國家的「2+2 」會談往往是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的配置,面對中國,則是國務卿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從職務配置上來解讀,一方面可以理解為首次接觸希望建立溝通渠道,一方面也可以將沙利文的角色理解為拜登的特使。 特使的目的,應是要建立一個兩國交往的「總體框架」。 中方對會談的展望,則是要試探拜登對華政策的框架,雖然拜登執政初期仍在聯繫傳統盟友,但從各種場合的發言來看,競爭之中有合作,應是拜登政府的基調。「在應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國務卿布林肯在一場外交政策演說中這樣形容中美關係。這透露的是一種更為務實的取態,意味著美國政府不會讓競爭關係影響到可以合作的領域,不會過度聚焦意識型態而影響交往的可能。 中美關係好轉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期待。事實上,這場對話本身就已釋放了積極訊號,儘管「2+2 」的模式或許只是一次性的措施,但這次會談仍然有助於重建中美高官對話甚至領導人會談的基礎。在會面地點的選擇上也體現了這一點,阿拉斯加是美國本土以外的領土,政治敏感度較低,且處於中美間的中間地帶,兩國高官前往阿拉斯加必須「相向而行」,正好傳達了中美期待修復關係的努力,值得正面看待。
中央出手改革香港選舉制度是當前焦點,而距離香港特首選舉僅剩一年時間。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多次拒絕回應會否競爭連任,不過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昨(10)日透露,林鄭目前只想做好今届政府的事情,絕對沒有時間及空間,去考慮參選下一届特首的議題。據他了解,特區政府希望今年內完成立法會及選舉委員會選舉,但次序是否需要調轉則要視乎實際情況。
香港《南華早報》、路透社9日均報道,中美高層或在近期迎來美國拜登政府上任後首次會晤。報道引述美政府高階官員的消息稱,中美兩國正商討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阿拉斯加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2+2」高層會晤的可能性。如果成事,將是拜登1月上任以來,中美最高層級的面對面會談。
鑑於香港新冠疫情逐漸受控,已連續四個星期達到中低風險分級標準,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10)日宣布,即日起將香港由高風險地區,改列為「中低風險地區」。由香港入境台灣的商務旅客,入境隔離期由14天減至七天,並在第七天自費做檢測,結果陰性的話,可申請改為加强自主健康管理14天,這段期間只可以進行固定和有限度的商務活動,禁止至人潮擁擠場所,且需有專人負責接送及全程陪同。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圖片)
內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昨(10)日接受總台央廣中國之聲訪問時表示,現階段年輕人自己把新冠病毒疫苗打好,就是對家庭、對國家的貢獻。他指中國的疫苗運輸方便、安全性高,非常有利於全民接種,呼籲「能打疫苗的都抓緊時間打」。
香港前年8.18反修例「流水式集會」未經批准集結案中,因涉及《港區國安法》而被還押的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圖)與另外多名泛民人士被檢控案件昨(10)日早上在西九龍法院續審,至下午全部控方證人作供完畢,法庭裁定所有控罪表證成立。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本月7日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宣布推出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及跨境人員往來便利化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3月8日,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微信小程式本周一(8日)正式上線,供中國公民使用。澳門與內地健康碼互認已相當成熟,「國際旅行健康證明」被認為有條件繼續放寬兩地出入境管制措施。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前日表示,她相信類似「疫苗護照」措施未來是大趨勢。澳門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昨(10)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的推出,對旅遊業界而言可謂看見曙光,但他指出,現時內地和澳門剛開始有序推行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他推算澳門方面,居民要達至一定的接種率,至少要等到今年第三季或第四季;內地以至外國方面情況亦然。 延長核檢有效期 延長旅客留澳時間 隨著內地疫情緩和,雖然現時內地旅客來澳已獲豁免隔離醫觀措施,但受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有效期七日所限制。胡景光認為,假如未來澳門與內地使用「疫苗護照」進一步便利往來,有關制度逐步建立後,除了可給予內地旅客更多信心來澳,或甚至有條件延長核酸檢測有效期,延長旅客留澳時間。 胡景光相信,假如澳門和內地使用「疫苗護照」往來順利,對其他國家地區帶來示範作用,給予其他國家地區信心,有利本澳與其他國家地區洽談恢復旅遊。 健康碼國際互認 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本周一表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有待恢復,便利人員往來需求日益迫切。近期各國紛紛加快疫苗接種,疫苗互認成為健康碼國際互認的核心內容。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便利人員跨境往來,中方推出了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用於展示中方出境人員核酸血清Igm抗體檢測結果,以及疫苗接種情況等健康資訊。 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是一種綜合性證明,以展示持有人的核酸檢測結果、血清IgG抗體檢測結果,以及疫苗接種情況。該證明包含一個加密二維碼,可供各國家與地區相關部門驗證並讀取訊息。 通過兩種方式獲取旅行健康證明 「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有電子版及列印生成的紙質版。內地民眾可在微信小程式中搜索「防疫健康碼國際版」,進入小程式登錄操作,首次登錄前,需根據程式提示進行個人身份認證及護照等旅行證件認證。不過目前僅開放持有內地身份證的人士登錄使用。 獲取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打開微信,通過掃描官方管道推出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式,選擇「查看及出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進行操作;或在微信小程式中搜索「防疫健康碼國際版」獲得小程式入口,選擇「查看及出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進行操作。 首次登錄前,需根據程式提示進行個人身份認證及護照等旅行證件認證。
廣東江門驚現貓咪屠宰場!內地愛貓義工近日踢爆江門市一個禽畜交易市場,販賣盜竊得來的寵物,疑似屠宰後售予食客食用。從網上流傳的圖片顯示,現場數百隻猫狗被困在狹小鐵籠,部分看起來奄奄一息,十分虛弱,令人心痛,幸得相關人士堅持營救並報警,令當地部門介入調查。據江門蓬江區政府最新通報稱,接到群衆網上反映相關情况後,市區兩級高度重視,已對遠匯禽畜交易市場售賣涉事猫隻的經營場所依法查封,對經營者立案查處。經初步調查,涉事猫隻是經多次倒賣由外省流入該市場的,相關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
英國通訊管理局於上月4日宣布,撤銷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在英國開展廣播的牌照,理由是根據調查,該執照由星空華文傳媒有限公司不當持有。在共享牌照協議下,此舉等同令CGTN失去在歐洲的廣播許可。對此,多位國際知名人士9日在英國《晨星報》和「拒絕新冷戰」機構官方網站聯合發表署名公開信,指責針對CGTN的禁令是「有悖於英國及其民衆利益的審查行為」,呼籲英國當局撤銷禁令,恢復CGTN的廣播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