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任「總統」蔡英文明日即將就職,自當選以來海峽兩岸飄盪的種種不確定性再也無法迴避,在蔡英文宣稱不承認「九二共識」後,以「習馬會」為高峰的兩岸甜蜜期即將劃下句點。
蔡英文就任後,拜國民黨頹敗之賜,民進黨在「立法院」將擁有國民黨未曾擁有的絕對優勢,但面對第三勢力崛起的新「國會」,蔡英文必須面對更為直接的民粹,新政團「時代力量」雖然在政治立場上與蔡英文同調,但為了站穩「國會」議席,將會比以往的國民黨更為嚴格的監督林全「內閣」。
「內閣」與「國會」的糾纏,將嚴重挑戰蔡英文政府的執行力,而蔡英文接收的,是經濟走下坡的台灣,幾乎負成長的經濟、長期的出口衰退,加上近三分一工薪族月薪不足新台幣30,000元(約澳門幣7,320元),這些現狀都與她標榜的「重新建立作為台灣人的尊嚴與驕傲」相去甚遠,在重建經濟的過程中,如何與大陸平穩互動,維持良好經貿關係,是蔡英文已經開始面對的難題。
台灣的出口貨物,有四成是送往大陸,但在蔡英文上任前夕,兩岸經貿緊縮已經嗅出端倪,以往每年都會赴台採購40億至50億美元產品的中國電子視像行業有面板女王之稱白為民,今年已經宣布不會再來台灣,理由是中國面板公司人事改組,這個說法事實上體現了兩岸經貿關係的隱晦現狀。
兩岸經貿往來是互蒙其利,大陸不惜違反WTO規定,允許台灣不讓千多項大陸農產品進口,而對開放500 多項產品輸入,是馬英九八年來兩岸政策創造的利多,但台灣人民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卻對中國的觀感愈來愈差,台灣意識逐步上升,恐怕是馬英九怎樣也想不通的問題。對蔡英文來說,拒絕「九二共識」不代表斷決兩岸往來,她曾引述前國台辦主任、現任中國外長王毅的說法,指中方願意討論某種「新理解」的可行性,蔡英文希望讓這種「新理解」具備更多的台灣主體性,但顯然北京當局也對台灣近年來的種種現象感到憂心,「新理解」變成對「九二共識」的新理解,「各自表述不見了」,只剩下「一個中國」。
如果蔡英文期待的「新理解」無法出現,她提出的「新南向政府」或許是一個解決之道,但能否落實仍然難以預測,如果南向政策得以實現,台灣或許能夠勉強找到一條可行之路,但北京當局又會不會坐視台灣漸漸切斷與大陸的聯繫,而樂觀其成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更別說南向政策要出現成果,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了,努力維持現狀,專注南向發展應該是蔡英文政府初期的主要盤算,若一旦出現波瀾,或台灣經濟與企業無法承受衝擊,恐怕會再度出現政治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