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華指運動不單止講求場地,還有飲食、醫療、康復都是提高成績的因素。)
兩人自從全心投入舞蹈運動後在國際賽事上屢奪佳績。(馮達輝 攝)
梁嘉恆認為現時政府的政策無法推動本地球壇發展。(歐陽振華 攝)
(業餘運動員政府沒有幫助,陸偉堅曾經透過田總向政府提出,體能上的補充,及裝備上的資助。)
本澳運動員近年在各項國際賽事獲得佳績,去年武術新星黃俊華獲得第18屆亞運男子南拳柔南棍全能金牌,前年又有標準舞組合勇奪亞室運銅牌,甚至連不被看好的足球項目,都在亞洲團結盃中斬獲亞軍,但好成績的背後,全是運動員的汗水和淚水,政府對運動員的支援,在幾位運動員眼中都是「有獎才有支援」,認為政府的支援只對得到國際獎項認可的運動員,至於仍在努力中的其他人,無論場地、津貼、訓練等措施都是寥寥無幾。
體育局的「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為有成績及能力的本澳運動員提供津貼形式的資助,透過在國際賽事的成績,或是協會的推薦,經評定後可以獲得以每月形式發放的津貼,讓有志投身職業的運動員有一定的保障及鼓勵。
不過計劃實行至今超過5年,雖然不少運動員受惠其中,但缺乏人性化的制度亦令部分受資助的運動員嘆難以有效推動澳門體育界的發展。
在201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標準項目中取得銅牌佳績的黃詠琳及談嘉斌,獲得獎牌後隨即向政府申請該計劃的資助。但原本符合每月15,000元津貼標準,當局卻以來屆亞運沒有該賽事為由,將津貼減半。除此之外,兩人亦認為政府現時的政策及配套難以推動本地運動項目,談嘉斌稱,其他地方,近如香港,遠至日韓,當地政府會鼓勵及資助年青運動員從小便出外參賽,吸收更多經驗及建立自信;但反觀澳門,不少運動員都已有10年以上的資歷,但卻因為參賽的費用而無法站上更高的舞台,令運動員對投身全職感到卻步。
另一個為人詬病的缺點,就是政策「一刀切」。現時效力香港港超球會理文的梁嘉恆,憶述當時代表澳門奪得亞洲團結盃亞軍時,已是澳門足球項目的最佳成績。雖然當時體育局向隊內頒發約每人20,000元的獎金,但其他推動團體運動的政策,則依然未見蹤影。
梁嘉恆表示,團體運動講求合作,但澳門僅有自己一個全職足球員。其他隊員日常有其他工作,難以保持頂尖狀態。其他團體項目亦然,梁嘉恆認為團體因缺乏職業運動員而難以在國際賽事取得成績,因而無法得到政府的資助投入更多心力訓練,形成「死循環」,亦令運動員灰心。
至於曾多次在武術項目取得好成績的黃俊華,雖然得到計劃較高等級的資助,但回想起取得好成績之前的生活,亦是靠毅力及對武術的熱愛撐過來。黃俊華認為現時的資助計劃門檻過高,如果當局有意推動本澳體育項目發展,應考慮政策受惠的範圍擴大,否則難有明顯起色。
(編輯:黃嘿文 麥敏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