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澳門每一年的體壇盛事,相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每年11月舉行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已經舉辦了65屆的大賽車無疑是澳門的一面「皇牌」,每年成功吸引過萬遊客及賽車發燒友來澳觀賞賽事,同時刺激澳門經濟。但其實除了大賽車以外,本澳每年亦有多個大型體育項目進行,例如武林群英會、多個馬拉松比賽、國際龍舟賽等,漸漸發展成為本澳另一種旅遊元素─體育旅遊。
與傳統旅遊觀光不同,體育旅遊參與性和體驗性更強,參與體育旅遊的旅客都是中高端客人,他們的消費能力都較一般自由行及團客為高,而且都是過夜旅客。這些條件正正是特區政府一直希望增加的旅客客源。
體育旅遊不只有外地旅客參與,本地居民同樣樂在其中,支持本地運動員為澳爭光。其次,體育旅遊亦能開發結合運動及周邊商品的文創發展,例如舉辦各類體育展覽,包括運動文物展,體育旅遊紀念品。為慶祝大賽車四十周年而興建的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就是一例,可見體育旅遊發展效益宏大。
整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46次「旅遊」。其中,《綱要》探索以旅遊等服務業為主體功能的無居民海島整島開發方式,推動形成連通港澳的濱海旅遊發展軸線,建設一批濱海特色風情小鎮。隨著2015年國務院正式批覆給予澳門特區管理85平方公里水域,特區政府應研究發展水上體育運動項目,豐富澳門旅遊多元化。
今年一月,約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帆船選手聚首澳門,參加「2019粵港澳大灣區盃帆船賽暨澳門盃國際帆船賽」,賽事一連四天在黑沙海灘以南水域舉行,是本澳首個國際大帆船賽事。
主辦單位認為,活動有助推動澳門帆船運動與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發展,開創澳門國際大帆船賽事的新一頁。筆者認為,既然澳門已擁有管理水域權,相關部門應著力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水上體育活動,《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並提出開展更多的水上體育活動和修建升級大賽車博物館,亦是開發體育旅遊資源的具體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