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曾經是澳門最重要的產業,但隨著外圍競爭激烈及賭業興起後,本澳由全盛時期1,400多艘漁船,跌至目前不足200之數,漁民人數亦只得寥寥300多人,隨著一年一度的南海伏季休漁期昨日啟動,有漁業團體指出,漁業環境日益艱難,今年初至今整體生意急跌兩成,珠江口淺海一帶撈捕經常撈到膠袋!
兩年多前一項調查顯示,過半數受訪漁民表示,由於教育水平偏低,轉行意慾不大,而上岸從事體力勞動,又因年紀偏大難以勝任,結果只得兩條路選擇,一是退下火線不再捕魚,一是向政府申請資助,做得多久得多久,難堪情況一如本澳漁業前景,步向夕陽。
南海休漁期昨日中午12時開始,陸續有漁船返回本澳,內港一帶漸見熱鬧。(鄭健勳攝)
南海伏季休漁期昨日中午12時開始,為期兩個半月至8月1日止,200艘漁船陸續停泊在內港海域一帶,有參加政府舉辦培訓計劃的漁民,每人每月可獲取8,000多元生活津貼,沒有參加培訓的則趁機修補漁船及休養生息。
難敵污染及競爭
澳門漁民互助會副理事長陳明金指出,自農曆新年起至今,由於污染嚴重及競爭激烈,出海到珠江口附近水域一帶作業的漁獲數量下降,整體生意減少約兩成,且不時沒撈到魚,卻撈到廢棄膠袋;很多漁民對本澳漁業前景不樂觀,未到退休年齡已經不再捕魚。農曆新年期間點算本澳不足200艘漁船,有漁民見生意難做,乾脆把漁船賣給內地,至今已有逾十艘結業。
陳明金認為,漁獲減少與珠江河口填海工程及季節性因素有關,向內地當局反映後,情況已有所改善。
來貨一律貴兩成
隨著休漁期展開,有街市魚販表示,每年這個時間,魚類及貝殼類等貨量減少,會改以售賣人工飼養的魚為主,如黃花魚、鮑魚等,來貨價會比平時貴約兩成,故售價亦會上升,相信對生意有一定影響。
有鮮魚檔主稱,因貨量減少,來貨價上升了兩成,售價亦會作出調整。(袁金秀攝)
記者昨日到祐漢街市視察,大部分魚檔都照常營業。檔主方先生向記者稱,以售賣新鮮海魚為主,昨日休漁期開始後,只能以人工飼養魚類代替,由於來貨價調升,市民買魚沒有平日「咁疏爽」。
有祐漢街市魚販表示,休魚期海魚貨量減少,會改以售賣人工養魚填補差數。(袁金秀攝)
海蟹海蝦缺貨
魚販黃太稱,她一向在珠海斗門入貨,不論是否休漁期,均會入貨海魚與飼養魚,兩者在價錢上沒有太大差別,但這段時間就無海蟹、蝦等出售,但相信對生意影響不大。
亦有魚販表示,一直以售賣外國魚類為主,從香港入貨,如挪威三文魚、智利比目魚等,故南海休漁期對他們無太大影響。有市民表示,不擔心會捱貴魚,雖然飼養魚「冇咁好食」,亦會照買來煮菜。
雖然魚類價格調升,但仍有不少種類可供選擇。(袁金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