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論壇」昨日討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許多意見擔憂本澳引進外地人才會產生諸多問題。(吳泳欣攝)
馬志毅 科技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
崔世平 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
高岸聲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早前出台,當中明確澳門打造「一中心一平台」的角色定位,並首次提出建設中華文化交流合作基地,以及聯同香港、廣州、深圳推進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代表本澳未來無論在人才培育或人才交流上都要扮演更重要角色。昨(24)日在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上,有意見擔憂本澳人口少優才少,在科研方面本地高校亦缺乏科研學科,擔憂本地人才未來缺乏競爭力。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崔世平則表示,本澳發展新興產業仍需借助「外力」,希望社會對引進優才持開放態度。
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經濟民生處處長阮建中昨日在論壇上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樣的國家級規劃中,首次提到澳門要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正是考慮到澳門的獨特優勢、特殊且豐富的歷史地位,意味著澳門即將承擔更多責任及任務,而隨著《綱要》的推進和落實,相信日後會為港澳居民到內地城市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條件。
推動本地學府增設科研科目
不過,在人才培育和引入優才方面,有觀眾就表示本地畢業優才少、缺乏競爭力;而在培育科研人才方面,本地大學亦缺乏基礎科研科目,擔憂本地人才會面對龐大的競爭壓力。科技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回應指,由於本地經濟發展情況,現時本地學生的確多數選擇就讀商科或旅遊範疇科目。他希望推動本地學府增設基礎科研科目,例如澳大今年已增設化學與物理學士學科,在數學、大數據應用方面亦有推出新科目。而在引進科研專才方面,他指本澳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吸引外地科研人才方面條件不弱。
新興產業令下一代有更多選擇
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崔世平則認為,靠培養本地人才發展新興產業,短期內難以成事,需要借外力促進新興產業在本澳紮根,讓下一代亦有更多選擇。他希望社會持開放態度看待引進優才的問題,去了解情況其實並不可怕。
輸入人才需建立公開透明機制
至於有觀眾憂慮本地人才一旦「走出去」後再回澳,要與外地人才競爭在本地就業。馬志毅則認為,不少本地企業相當看重本地人才與內地企業的聯繫,是幫助本地人就業和升遷的台階。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高岸聲認為,本澳除了面對鄰近地區同樣渴才而引起的競爭問題,社會亦關注政府如何建立公開透明的機制,如何選擇、引進哪些人才,避免變為濫用輸入外勞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