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導彈驅逐艦「麥康貝爾號」上月24日駛過台灣海峽。 (互聯網圖片)
2017年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 (互聯網圖片)
美國航空母艦列根號參加2014年太平洋沿岸演習。 (互聯網圖片)
美國「三叉戟」II(D-5)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升空。 (互聯網圖片)
去年5月,俄羅斯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期間,攜帶核彈頭的俄羅斯軍用車輛。(互聯網圖片)
慕尼黑安全會議於15日在德國舉行,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當天在會上發布了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軍費開支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軍費支出最高的美國,去年軍費開支為6,430億美元,超過中國近三倍。但報告指出,中國欲在2035年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雄心壯志,得到了中國國防開支的支持,且這種開支一直處於不斷上升的趨勢。相應地,西方國家在2018年也增加了軍費開支,以保持對中國的軍力優勢。
據德國之聲網站報道,這份名為《2019軍力平衡報告》的報告指出,美國在2018年的軍費支出佔全球最高,約在6,430億美元,遠超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中國(1,680億美元)和沙特(829億美元),而被外界普遍視為軍事大國的俄羅斯,排名第四,其2018年軍費支出僅為631億美元,不足美國十分一。報告稱,美國不僅引領西方國家增加國防開支,並且在推進先進技術上,繼續領先於中國和俄羅斯。2018年,全球武器和國防支出增長1.8%,超過1.67兆美元,其中近半數增長來自美國。
但報告指出,中國2017年到2018年的國防開支增長近6%,且海軍能力不斷提升,正在進入新階段。中國下水了新型巡洋艦,還為自主研發的航空母艦進行了海上試航,中國也在改進其空軍,並推進包括極音速巡弋導彈和人工智慧在內等新技術。中國戰略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對美國產生了直接影響。美國的航空母艦編隊對中國海軍來說,變得脆弱了。中國在南海等海域迅速增加存在感,挑戰了美國迄今為止往遙遠地區投射強大軍事力量的獨特能力,也導致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受質疑。因此,即使美國的軍事預算是中國的四倍之多,華盛頓卻早已將這位東方的貿易夥伴視作戰略競爭對手,美國情報部門對中國軍事研究的飛速發展感到憂慮。
北約軍費開支未達特朗普要求
報告也指出,歐洲北約成員國的軍費開支在2018年達到2,640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了4.2%,達到整體生產總值(GDP)的1.37%。成員國中排名最高的是英國,軍費開支為561億美元,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別是法國(534億美元)和德國(457億美元)。
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曾公開要求北約國家,要把軍費開支的GDP佔比提高到2%。要做到這一點,歐洲國家每年需要增加102億美元軍事支出。專家分析稱,增加的這些開支,主要用於針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等地的威脅。
觀察家籲歐洲勿縮減軍費
俄羅斯這幾年經濟增長還處於復甦階段,長遠看來增長依然乏力。特別是加上美國和西方施加的經濟制裁,該國對軍事投入的資金可能相對捉襟見肘,這對總統普京未來實現更大的俄羅斯戰略利益,可能會是一個制約。但觀察家特別警告,不要因為俄羅斯軍費開支的相對較少而在歐洲縮減軍費,因為俄羅斯的影響力遠超於歐洲。報告認為,西方國家的軍力仍然優於對手國家,但是雙方的差距正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