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假期通行費豁免,大橋東停車場的也不過143個車位被使用。
造價逾1,000億人民幣、被稱為「世紀工程」的港珠澳大橋,去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大橋通車至今三個多月,在經濟效益方面與預計有較大落差,更有聲音擔心大橋耗資驚人卻利用率偏低。
究竟大橋經濟效益與預期相差有多大?是規劃有欠考慮?還是三地政府配套未到位?未來如何才能提升大橋效益?值得三地政府關注。
根據粵港澳政府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大橋通車初期,車流量達至每日9,200至14,000架次,即每小時383架次至583架次。2018年10月10日,澳門海關及治安警代表到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介紹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事務配套及通關模式,其中海關及治安警在當時預計大橋每小時珠澳出入境流量為10,000人次,港澳出入境流量為15,000人次。
然而,大橋通車後,流量遠遠不及預期。根據澳門交通事務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月,珠澳前往香港方向日均車流387架,香港前往珠澳日均車流416架,港澳穿梭巴士日均484班次,跨境巴士日均99班次。
車流人流與預計相差大
從車流數據比較,首月總車流不達研究報告中最高預計的十分之一;人流方面,港珠澳大橋首月通關總人數為80萬零2,804人次,即日均約27,000人次,與報告估算最低56,000人次相差近一半。
雖平日車流量較預期低,但公眾假期的車流又點呢?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假期,三地政府推出新政策,新年七天假期私家車免通行費,然而,免費通行車流量是否有所增加?記者於大年初一到達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可以看到入境澳門人流相當多,公共巴士完全應付不了。但人流雖多,車流量卻不見有所增加,大橋都只有「金巴」或穿梭巴士在橋上通行,偶然都會出現港澳兩地牌或香港牌私家車經過,但數量相當少,貨車更是沒有看到。
澳門政府於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設有一個「東停車場」,提供3,000個停車位,給參與「轉乘計劃」香港駕駛者泊車,但新春假期甚至通行費豁免的情況下,記者於年初一下午去到「東停車場」,入口旁的資訊板顯示剩餘車位還有2,857個,即新春假期通行費豁免情況,停車場的香港旅客只有143個。
「轉乘計劃」手續繁複
現時供澳門私家車申請可進入香港市區的常規配額共600個,分為公司配額及個人配額兩類,各300個;香港私家車常規配額共300個,分為公司配額及個人配額兩類,各150個。
港澳政府皆設立「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泊車轉乘計劃」,合資格香港非商用私家車車主,無需申領配額,但需要申領港澳政府發出的牌證和預約澳門停車場泊位,可使用港珠澳大橋駕車前往澳門,在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東停車場」停泊,之後轉乘公共交通前往澳門其他地區。但香港口岸並沒設泊車位供澳門非商用私家車停泊,澳門市民只能乘「金巴」前往香港。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泊車轉乘計劃」預約泊車位申請手續並非簡單,更要同時擁有粵港澳三地車保才能上橋。據香港運輸署提供資料,參加「轉乘計劃」香港車主,必須先申請「通行許可證」,有效期一年,再向澳門交通事務局申請「停泊港珠澳大橋邊檢大樓東停車場識別標誌」;再向內地申請「備案」事項,包括內地政府發出的有效電子臨時車輛牌證及駕駛許可(稱「識別標誌」)、有效的內地「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亦稱「強險」)。同時,車主要按澳門法例購買車輛保險。齊全香港的「許可證」;澳門的「識別標誌」、「保險」;內地的「備案」、「強險」後,才可以向澳門申請口岸「東停車場」泊位。
車主「能不來就不來」
車主孫先生表示,港珠澳大橋沒有發揮作用。 (馮達輝攝)
面對這種繁複的手續,有香港車主質疑港珠澳大橋的成效。來自香港的孫先生直指三地最麻煩是澳門,他指出,來到澳門停泊後,發現停車場有數百個空位,質疑有那麼多空位,為何澳門政府還要求車主每次都要網上申請泊位,而且內地保險可以申請一年期,但澳門投保後,每次都要網上再申請,手續繁複。他稱,港珠澳大橋原為方便三地市民通行,來到後發現原來並不方便,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配套又差,除內裡沒有任何商鋪,外面交通亦相當不足,「我們想去賭城,很多口岸都有賭城巴,這裡卻沒有」,以後「能不來就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