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約車服務商「滴滴出行」早前發布《2015-2016年移動出行就業促進報告》(下稱就業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滴滴出行平台已為超過1,330萬名司機提供就業機會,當中包括快專車、快車、順風車及代駕車司機。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數據資料顯示,2014年全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為31,364萬,因此滴滴出行的登記司機人數相等於2014年全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的4.2%,除直接就業,滴滴平台更為4,000多家創新企業解決了二萬多人的就業機會。
《就業報告》顯示,滴滴平台業務覆蓋多達400個城市,當中81%的司機分布於東中部,如浙江、廣東、北京、湖北及四川等較發達的地區,司機總量則以廣東最多。滴滴出行注冊用戶高達三億,每日平均訂單超過1,100萬,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智庫的監測數據表示,2015年全年滴滴專車在用戶覆蓋率及訂單佔比方面均以八成的份額保持絕對優勢。
網約車的方便早已伴隨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流通逐漸取替出租車服務,眾所周知,國內出租車的服務態度好壞參半,筆者也曾經多次飽受出租車司機的不禮貌對待,後來改成藍牌車(沒有出租車登記的非法載客私家車)的乘客, 即使十居其九都會坐地起價,但卻有著乘客的禮遇,不過非法載客及常有的搶劫過案也令藍牌車未能成為認可的出行服務。直到網約車的面世,其訂車系統的利便及價錢較優惠的賣點令國內出行的風氣都改變下來。較早前各地出租車的罷駛行動正是針對網約車的風行而令出租車生計受影響有直接關係,既然成為了社會熱議的問題,全國兩會自然也關注。交通運輸部在兩會期間便表示,計劃將網約車定位於高端公交服務,預期5月出台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是網約車與出租車的矛盾共融契機。可是隨著滴滴平台近期接二連三的乘客遇害事件,再度重複著過去藍牌車的監管及安全問題,乘客在沒有生命保障下,令網約車頓時陷入輿論壓力。
作為是次受衝擊的網約車龍頭平台,「滴滴出行」於5月4日正式把登記司機的車牌號碼隱藏功能取消,也進行了核驗身分及車輛相關證件的再確認,涉及約8,000名車主需重新審核。因為意外存在換來平台監管的修訂,網約車的未來或許正朝著認可性的發展,我們認為有關當局更需要一度更強大,關於法律、安全及經濟的法典降臨,讓人民在出行更安心、更便捷,把網約車成為潮流衍生的生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