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昨(24)日公布去年電話騙案數據,有關案件數量128宗,較2017年的146宗減少18宗,下跌12%,其中98%受害人有損失,涉及金額2,100萬元。而涉及「猜猜我是誰」手法的電話騙案去年共開立67宗專案調查,佔總體電話騙案數量的一半,有上升趨勢,成為去年最常見的電話詐騙模式。
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約四分三電話詐騙是「假冒政府機關人員」的詐騙,但到了下半年,作案手法出現轉變,八成案件屬「猜猜我是誰」詐騙。全年「假冒政府機關人員」的專案調查的立案數量為58宗,「猜猜我是誰」則有67宗,較2017年增加42宗。
司警表示,有98.4%電話詐騙案的受害人報稱有損失,報稱損失總額折合共2,135萬澳門元,較2017年的4,956萬澳門元減少了2,000萬元,當中77.7%是由「假冒政府機構人員」電話詐騙所導致,另有21.1%是由「猜猜我是誰」造成。
司警又表示,墮入詐騙陷阱的受害人中,24歲或以下青少年在各年齡組別中所佔比例最大。司警局局長薛仲明昨日在傳媒座談會上表示,除了加強防騙教育外,目前電話預付卡是騙徒常用的作案工具,有需要盡快立法規定實名制登記,杜絕有關情況。
(去年本澳電騙案件有所下降,但「猜猜我是誰」詐騙手法有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