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發表報告預測中國次季GDP增長6.7%,增幅與首季持平。今年首季內地經濟增長錄得近七年來最低增速,坊間對加碼寬鬆政策的呼聲愈來愈大,惟官方在取態上卻不甚明確。昨日,官媒《人民日報》刊登文章,直稱要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刺激經濟的幻想;而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亦有文章表示,人民幣匯率未到自由浮動之時。有分析認為,官媒文章反映短期加碼「放水」的機會降低,料人民幣匯價將進一步企穩。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勸籲人們打消通過加碼寬鬆貨幣來刺激經濟的念頭。(互聯網圖片)
人民日報在文章中指出,綜合判斷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形或「V」形,更可能是「L」形的走勢,意思即是在探底階段,並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而文章認為,不能也沒有必要用增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明確股市、匯市及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而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文章中亦直指,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來降低槓桿的幻想。
中央無意再「放水」誘發泡沫
在中國經濟步入調整期後,一度歷經股市、匯市及樓市交替的炒作期,亦曾有市場人士認為,資產價格膨脹確實可以帶來一定的「財富效應」,有利經濟復甦。有分析指出,回歸股市、樓市,以至近期大宗商品掀起的投機泡沫,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信貸寬鬆而引起的,中央政府推行寬鬆貨幣政府的原意,是希望釋出的資金能流入實體經濟,然而結果往往背道而馳,寬鬆資金大多只流向各個市場炒作,增加金融風險。從官媒這次的表態來看,中央或已不願再順從市場聲音,意味著已不會單單為了刺激經濟或支持各類資產市場,而任意「放水」。
人幣未到自由浮匯之時
另一方面,在《經濟參考報》關於匯改的文章中指出,人民幣匯率目前仍未到自由浮動之時。文章亦認為,人行所定的新中間價形成機制,既考慮市場力量,又兼顧政策影響力,是比較穩妥的做法,而維持有一定彈性又保持基本穩定的匯率狀態,是最有利中國宏觀經濟。人民幣昨日中間價中止三連跌,報6.5105;而截至昨日下午四時報6.5072,按日走弱45點子。
官媒表態反映中央無意「放水」,人民幣或有望企穩。(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