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裝「Cam」契機思考的士智能化未來
18/01/2019
21583
收藏
分享
藉裝「Cam」契機思考的士智能化未來
藉裝「Cam」契機思考的士智能化未來

說起澳門的士服務,不少市民早已怨聲載道,早前數宗的士司機恐嚇甚至禁錮乘客案件,更令黑的「聲名遠播」。社會對於加強打擊的士違規呼聲日久,政府希望透過《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立法工作,以被動「放蛇」、連坐制度、車內錄音、不法價格罪、五年四犯釘牌等連串「重典」來遏制業界害群之馬,而最新進展更是從車內錄音加強到車內錄影,可見當局回應社會訴求之決心。

目前有關車內錄影措施只是初步方向,政府及業界在具體安裝細節上可以再細加考慮。

例如,香港數年前已經有的士業界自發安裝此類「黑盒」,在錄音錄影的同時,更加入了「救命鐘」緊急求助系統, 當的士遇到事故或劫案,司機可以按動「救命鐘」報警。引申到本澳,一旦再發生乘客被禁錮或恐嚇事件,此類報警裝置無疑可以幫助乘客「逃出生天」。

然而,當局沒有明言的是,日後裝設錄影裝置的費用,是否由業界自行負擔?須知當年香港的士相關系統安裝費用不菲,還有每月支付的使用費,令不少司機難以負荷。以本澳情況考慮,交通事務局作為監管部門,有權調閱錄像資料,並確保裝置內資料安全性,若由當局統一為的士免費安裝,相信可確保安全性之餘,亦能減低業界司機的抵觸情緒。

雖然今次政府回應坊間訴求值得肯定,但有意見指出未來當局不應止步於此。政府已明確指出日後要打造智慧城市,那麼公共交通系統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的士方面更存在很多想象空間。風靡全球的Uber、在內地大行其道的滴滴,這兩者都被證明是解決市民交通需求的可行模式,雖然在本澳因法規問題無法照搬,但兩者的一些應用方式值得本澳的士借鑑。

譬如,現時的士上並無GPS 定位裝置,市民無法掌握當前區內的士空車情況,而司機亦不能掌握哪個區域有搭車需求。若當局能搭建平台,利用大數據匹配方式,呈現車輛狀況及乘客需求,並且整合交通情況、巴士路線等,將大大幫助市民選擇合適出行方式,以致將來可能實現更理想的「網約車」模式。雖然這些設想未必能百分百在本澳實現,但有關當局應藉著智慧城市建設之風,檢討的士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發展模式,讓的士脫離「劏遊客」的刻板印象。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