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C360段樁柱工程,IS18-P02.1橋墩樁柱因欠缺圖則無法施工。 (審計報告圖片)
在氹仔線C360分段工程中,編號IS18-P04橋墩出現問題,導致工期嚴重延誤。 (審計報告圖片)
審計署去年9月13日發表最新一份對輕軌系統的《專項審計報告》「輕軌系統——第四階段」統計顯示,不計算尚未有資料的三條走線,整個輕軌工程估計需要投入500億元,而且上不封頂,足足是當初規劃金額的十倍有餘。
審計署《專項審計報告》剖析輕軌工程預算暴增、工程延宕原因,指出輕軌氹仔線工程各分段曾多次獲批准延長工期,三個分段延期日數佔原施工日數竟然接近一倍,也就是說用了原定工期的兩倍時間才能完成。
與此同時,隨著輕軌規劃一變再變,預算也不斷增加。從2007年7月規劃的第一期(包含澳門與氹仔線)總成本42億元,到2009年增加為75億元,至2011 年又變為110.67億元。到了2016年,當局將輕軌系統重新劃分為短中遠期三階段,氹仔線與澳門線造價分開估算,據運建辦公開資料,光是氹仔線已經要花去108.23億元,而這只是輕軌系統11條走線中一條。報告統計,計算11條走線中八條已有估算的金額,不計其餘三條走線,總投資估算金額已達到500 億元。
工程進度一再延誤
審計署《專項審計報告》指出,造價無法估算,是因為工程進度不斷被延誤,而延誤原因則來自不理想的工作安排,源頭來自運建辦自身。
在氹仔線C360分段工程中,編號IS18-P04橋墩旁有一處門架式交通指示牌,阻礙打樁機械位置,而承建商竟然在工程預定完工日後的四個月,才向運建辦反映有關問題,又過了半年後,承建商才提出可變更方案,由較小的機械完成打樁工程。到樁柱真正完工,距離原定完工日期已過了一年半。《審計報告》指出,在該工程原定的期限內,15條樁柱沒有完成任何一條。
另一個案是氹仔口岸段23 號車站工程,由於施工位置與北安碼頭工程的工地辦公室位置出現衝突,導致延期近一年,但事實上在輕軌工程設計圖則上早已顯示有關問題,反映運建辦早已知悉有關衝突,並非突發事件,但未重視工程前期協調工作的重要性,直到開工後四個月才發文要求北安碼頭承建商遷離,而在場地上仍有工地辦公室的情況下,運建辦與承建商仍簽署動工筆錄移交場地,反映有關工作只是「行禮如儀」,如認真抓緊協調工作,有關延誤顯然是可以避免。
過去審計署多次發表報告,批評輕軌預算「失控」,包括2011年首次發表《輕軌系統第一階段》專項審計報告,2012年再次發表相關專項報告。雖然被審計報告再三批評,但是輕軌預算仍瘋狂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