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昨日召開,人力資源辦公室及勞工事務局代表出席會議,向委員介紹現時外僱輸入機制。社諮會副召集人徐達明會後總結稱,局方向委員澄清,本澳在輸入外僱時,並沒有要求有一定本地員工比例的規定,而是視乎實際情況批出名額。而坊間誤認為申請外勞要有一定數量的本地員工,因而出現虛報情況,可能會觸犯法例,他強調外僱只是補充性質,會以保障本地職工權益為主。而去年共有12,000間企業申請外勞,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
社諮會副召集人徐達明(右)稱,本澳在輸入外僱時,並沒有要求有一定本地員工比例的規定。(林少洪攝)
他複述,外僱「博炒」的情況,政府已引入「過冷河」制度,減少同類事件出現;對於有人以旅客身份來澳找工作,他稱,當局對事件關注,但未有具體的工作時間表。有委員反映有外僱中介公司「食水深」,抽取三個月的中介費,希望政府可以規管。
社諮委陳曉平在議程前發言中指出,本澳外僱人數達18萬,絕大部分服務性行業的中高級外地僱員,其薪酬都要比本地僱員的薪酬高,強調若本地人的各項能力與外僱看齊,企業無理由不僱用本地人。因此,對於本地僱員向上流動的問題,政府應把政策重點放在制定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育政策,營造一個使用本地員工更優於輸入外勞的客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