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披沙揀金選人才,是本澳為持續長遠發展的必經之途,「優才先導計劃」能否成事,拭目以待。 (設計圖片)
「澳門論壇」昨日討論「優才先導計劃」以至技術移民在本澳實施的利與弊。 (林嘉欣攝)
現場有市民關注本澳住屋和交通等問題均未解決,質疑是否適合引入外地專才。 (林嘉欣攝)
技術移民審批早前鬧出風波,多名議員促請政府改善現行技術移民的審批制度,杜絕移民名額被濫用的漏洞;不過,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日前發出新聞稿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政府正研究設立包括科技人才在內的「優才先導計劃」,惟當中最爭議的是申請人毋須事先獲得本地僱主聘任,可在來澳後才尋找工作或自主創業。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這一申請豁免出現的利與弊,席間贊成及反對各佔一半,但兩派意見卻有一共通點,就是政府必須設立透明度極高的審批標準,同時要兼顧本地人就業優先的考量。
出席昨日「澳門論壇」的嘉賓計有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雷民強,工聯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及新青協青年事務關注組副召集人洪朝欽等。
澳門不及深、港、廣優勢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雷民強表示支持優才計劃,強調本澳缺乏高端人才,加上現時中央有意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他認為,在四個城市中,澳門沒有絕對的優勢,特事特辦安排專才到澳門後再就業,有利招攬專才,若墨守成規拒絕專才來澳會窒礙澳門的發展,屆時澳門可能會被邊緣化。
他又認為,有關計劃需要凝聚社會共識,避免令人感覺是為輸入外僱「大開後門」而引起反對。
改善現行制度已足夠
工聯副理事長、議員李靜儀則不認同另闢優才先導計劃,認為應改革優化貿促局粗疏的技術移民制度,較架床疊屋再推出另一個相似的新制度更為重要,當局應從完善就業政策和居留制度著手處理人才問題。她稱,「就算要引入都需要引入真投資、真專才,而非像現時這樣,真專才未必有興趣來澳門,卻引入了很多根本不是澳門需要的人才。」
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表示,政府須做好優才計劃的專業認證,統計本地人才是否足夠,再定義本澳所需的專才。
憂本地人就業機會縮減
新青協青年事務關注組副召集人洪朝欽指,有本地青年擔心優才計劃影響就業,認為政府應提供更多數據,例如行業和工種的人才、人資需求,本地人就讀相關專業的情況等,並做好就業輔導工作,否則難以說服本地人接受優才計劃。現場有市民關注本澳住屋和交通等問題均未解決,質疑是否適合引入外地專才,建議先做好配套設施,培養本地人才提升競爭力,並須設退場機制,讓不需要的專才離開本澳市場。
「優才先導」掀人才爭奪戰 特府拋橄欖枝 圖破框條掣肘
就政府正研究設立包括科技人才在內的優才先導計劃,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出新聞稿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澳門在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對來自區域間,乃至全球的激烈人才爭奪,以及自身發展過程中,社會對不同領域對人才的渴求,須透過「本地培養」及「精準引進」兩路並進,提升人資質量,推進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前期研究對現行臨時居留許可制度作了全面檢視,指出存在四類主要問題,包括:一,居住於內地的中國公民申請來澳定居的法律問題;二,必須先獲本地僱主聘任才可作出申請的問題;三,執行部門未能全面判斷優秀人才的問題;四,狹義的「通常居住」要求難以吸引全球化的優秀高端人才的問題。
針對現行臨時居留許可制度存在的問題,前期研究提出了優化建議,包括:完善審批制度、定期檢討年度優先引進人才清單、建立和人才發展委員會的協作機制、提升透明度優化計分制度等,並提出研究設立人才引進及審批的諮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