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早前公布的《主要貿易夥伴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未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讓市場稍微鬆了一口氣。
但以美國總統特朗普咬緊對手不輕易罷手的行事風格,如何設法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仍是巿場重點關注。
不能「依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不代表特朗普政府沒招可出。美國還可以透過修法、在雙邊談判增加相關條款等兩個手段,改進法規「武力」不足的問題。美國有團體早已質疑2015年《貿易便捷與貿易促進法》設定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的門檻,沒有學術理論依據,且容易讓經濟規模較小的國家,自動地被排除在匯率操縱國之外。
有研究指,除了當年度該國所做的資產購買之外,外匯存底多寡也會影響一國匯率的扭曲程度; 美國財政部本次公布的報告強調,即便一國沒有公開增加外匯存底,但非市場化的行為也會造成匯率低估,並持續累積巨額順差。由此看來,前面所指的如何判定一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的門檻雖客觀,但並非很好的標準。若特朗普執意履行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的承諾,難保不會力促國會修法改變這些「不合時宜」的標準。
此外,從今年美國在與墨西哥、加拿大所簽署的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納入防止匯率操控條款來看,除了透明化的承諾,還包含承諾不進行不公平外匯措施的做法,或為美國於現正進行的美中貿易談判裡提供更多想像空間,要求附加主動限制外匯干預的條款,迫使中國主動在外匯政策上讓步。
換言之,美國這次雖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其實只緩解了短期的緊張。而這次報告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措辭來看,不排除特朗普政府日後或啟動修法以放寬2015年認定一國為匯率操縱國的標準。若真如此,屆時巿場必少不了一場大波動﹐ 投資者應謹慎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