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便利蜂」已經在北京、上海及南京等地開出了300多家店鋪。(互聯網圖片)
新派便利店以「無人零售」等創新模式,大有挑戰屹立多年傳統便利店勢頭。(互聯網圖片)
市傳內地新派便利店「便利蜂」近期完成由騰訊、高瓴資本參與的一輪融資,此輪便利蜂估值16億美元,騰訊、高瓴資本分別持股8%。新派便利店最近在內地崛起,除便利蜂外,還有「猩便利」、「Today」等,與「7-11」這樣的傳統便利店有所分別。這些新派便利店以「無人零售」等創新模式,大有挑戰屹立多年傳統便利店勢頭。 (文:胡夢然)
除「便利蜂」近傳獲騰訊投資外,「猩便利」早前亦獲紅衫資本投資。這兩間便利店再加上打著國民便利店口號的「Today」在內地市場急速擴張,大有顛覆傳統便利店之勢。首先,「便利蜂」和猩便利的迅速擴張和今年「無人零售」的潮流有關,這兩家企業均採取「便利店+無人貨架」的模式。且兩位創始人都有互聯網背景,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是「去哪兒網」的總裁,「猩便利」創始人司江華則來自「美團點評」。
可準確掌握消費者喜好
與傳統便利店不同的地方在於,新派便利店更加專注智能化,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及大資料等資訊技術提升服務效率,每一件食品的蹤跡可以完整溯源。如「便利蜂」完全採取直營模式,門店運營的所有硬體和軟體系統都由「便利蜂」自己研發,技術後臺集中統一,所以可做到對所有環節「強控制」,這樣便可打破傳統便利店的頂層模式,從一開始就掌握消費者信息,而在數據積累到一定時期後,通過演算法推算店鋪位置、消費者的喜好以及進貨數量。
新派便利店更加專注智能化,可從一開始就掌握消費者喜好。(互聯網圖片)
與傳統便利店仍有距離
不過,新派便利店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有創新,但目前來看並沒有開創另一種新的零售業態。無論是門店數量,還是商業模式的成熟度,新派便利店離傳統便利店還有一定距離。在上海,便利店門店數量超過6,000家,主城區已經接近飽和。這些便利店主要包括日本的「全家」、「羅森」(Lawson)、「7-11」,以及中資「美宜佳」和「好德」等傳統便利店,早已佔據地段較好的位置。另方面,作為初創企業,新派便利店的供應鏈、選擇產品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傳統便利店大都有十幾年至幾十年的歷史,在新店選址、供應鏈有成熟的經驗和系統,也有穩定的品牌合作夥伴。
各大巨頭布局便利店市場
從近期內地便利店市場的發展來看,雖因為整體的金融大環境導致了幾起風波,但阿里、蘇寧及京東等巨頭都已在該行業有所布局。本月蘇寧小店發布公告,宣布獲得三億元的增資。資料顯示,蘇寧小店已在全國53座城市開設近1,400家門店。與此同時,早前飽受詬病的京東便利店,亦宣布要開設直營門店。
實際上在內地,傳統便利店的發展並不順利,哪怕是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內地也可稱得上是「受挫」。2004 年,「7-11」正式進入北京,但截至今年5月,北京市場僅有門店244家。「羅森」1996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至今仍未實現全面盈利。
實際上,傳統便利店在內地的發展並不順利。(互聯網圖片)
中國市場的複雜性成為阻礙日系便利店發展的關鍵因素,分析師認為,便利店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解決供應鏈即物流的管理效率,其次就是要提高商品、服務與周邊客群的匹配程度。對於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基於這樣的背景,更多品牌希望借助大數據等解決這些問題,新派便利店便是藉此應運而生。而巨頭的加入會使企業資訊化的能力快速提升,對於便利蜂來說,有了騰訊與高瓴的投資,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若投資消息成立,這預示著「便利蜂」未來三年內上市的計畫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