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剩下不到兩周,近期卻發生多位民主黨人士及媒體遭到炸彈恐嚇的事件,而嫌犯卻是一位車上貼滿特朗普照片的狂熱分子,將這場特朗普時代第一次的國會改選,氣氛推上最高潮。沒有甚麼能比憤怒更能促使人民去投票,特朗普當選以來形成的兩極社會,要用這次選舉一較高下。
無論是恨特朗普入骨,還是他的忠誠支持者,雙方都有充足的理由出門投票。中期選舉的勝敗,往往更攸關本地議題,兩黨候選人在槍械、教育、賦稅、移民問題上較勁,但這次選舉卻有更多焦點集中在特朗普本身,以及與中美貿易戰有關的中國因素。
特朗普在聯合國演說中聲稱中國利用關稅與宣傳手段企圖打擊他的選情,將支持特朗普的州及其他政治敏感選區作為關稅打擊目標。他指的就是艾奧瓦州與田納西州。中國是田納西州最大的出口市場,當地的參議員選情正陷入膠著,民主黨候選人痛批大規模的貿易戰損害當地收入與就業,共和黨候選人則強調要團結一致打贏這場戰爭,中國因素分別被共和黨與民主黨當作團結與動員的理由。
除此之外,一些自由派媒體亦多次報道中國可能用網絡攻擊影響美國選舉,包括特朗普用私人手機發推特打電話,都被指可能遭中國或俄羅斯監聽。這個場景如同2016總統選舉,只是俄羅斯如今換成了中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每一位新當選的美國總統,都會在任內第一次中期選舉中失去不少議席,連奧巴馬也不例外,因為當選舉口號變成現實,多少會讓一些人失望。但特朗普卻可能是例外,從去年就任以來,一直到現在,特朗普才迎來支持度的高潮,令人擔憂的是,這與中美貿易戰有關。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比起他做的其他事,相對有更多共識。
儘管民主黨正在積極醞釀「藍色浪潮」,希望在參眾兩院翻盤,卻難以預期民主黨人在貿易戰議題上能與共和黨有多大區別。遏制中國崛起是民主共和兩黨少有的共識,事實上,在奧巴馬第二任期開始沒多久,就已經開始試圖在南海與經貿等問題上施壓,民主黨人並不反對特朗普對中國貿易問題的看法,早前眾議院表決限制中資進入美國市場的法案,壓倒性地以400比2的票數通過,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選戰中的中國因素, 並不是有些人分析的那樣,是特朗普用來打贏選戰炒作起來的,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源自遊走中美兩國利益集團的不滿,商業是美國政壇最顯著的影響力量,當貿易戰開打,無論民主黨願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他們都得與特朗普搭同一條船。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已經轉向,無論選舉結果如何,貿易戰還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