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明日(24日)開始通車。港珠澳集橋、島、隧道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擁有世界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目前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
整個大橋施工最有難度的是長達6.7公里的海底隧道。大橋位處伶仃洋的繁忙航道,不少大噸位的輪船駛經,加上是香港國際機場的飛機航道,大橋受航道建築物規例限制,海上建橋不可行,唯有修建海底隧道。
大橋工程總工程師林鳴此前曾透露,最初原計畫引入荷蘭公司的沉管隧道技術,想不到荷蘭公司一開口就索取15億元人民幣的專利費。在得到中國開出3億元的價格時,荷蘭公司嘲諷道「那我給你們唱一首祈禱歌吧」,中國唯有自行研發沉管隧道技術。
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以及一個合龍段組成。每節沉管重約8萬噸,這相當於將33艘航母放進海底進行連接。在海底隧道安裝過程中,鋪設工程困難重重。其中第15節沉管經歷了兩次失敗安裝,在第三次安裝才成功。另外,工程對精確度要求高,在「最後對接」階段,約12M的最終接頭與E29出現15CM的偏差,工程最後「返工」精調,進行第二次對接。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當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更被譽為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
(編輯:許靖雯 李倩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