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七年半時間興建的港珠澳大橋行將通車,這項逾千億元的巨大工程,的確讓港、珠、澳三地居民有多一項交通選擇,香港、珠海土地較澳門大得多,疏導交通自然較澳門優勝,這就是目前澳門如何應對大橋通車後的首要問題,而這項問題,是迫在眉睫,拖無可拖的重大挑戰。
只要揭開本澳地圖一看,大橋進入本澳人工島後,有港澳兩地特許車牌的汽車及大型兩地穿梭巴士,都會經接駁橋駛進東方明珠,然後再分流至其他地區,例如大部分穿梭巴士是經友誼大橋往路氹城。
那麼,東方明珠就會首當其衝受到衝擊,據當局估計,每日平均車有4,000架次車輛經大橋往來港澳,再加上由關閘源源不絕開往路氹城的「發財巴」,東方明珠變成塞車黑點,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今新城填海A區未建成,連接新城填海A、B區的海底隧道仍在規劃中,加上澳氹第四條跨海通道同樣在規劃中,只單靠東方明珠一途,怎麼可能承受如此大的交通壓力?如果A、B區海底隧道可以加快進度,搶先A區其他設施建成,當可分流一大部分車流至皇朝、新口岸,以至新馬路一帶。由於只是道路建設,不涉其他配套,這似乎是不錯的考量。
第二個疏導交通的設想,是利用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的兩個緊急碼頭。雖然兩個緊急碼頭是為救援之用,但其實一個已足夠,另外一個不妨用作海上疏導之用。
還記得上月有私營公司首航由內港出發觀賞港珠澳大橋的「海上遊」嗎?當時出席活動的海事及水務局局長稱,目前還有一間公司申請營運「海上遊」航線,指現階段有三個海上泊位(內港碼頭、氹仔北安碼頭附近、路環碼頭),又指未來視乎「海上遊」效益,檢視會否增加泊位及泊位規模。
第二個設想是,旅客由香港進入本澳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後,可以選擇不坐旅遊巴,而是乘坐「海上遊」的小型遊輪,直接在碼頭出發往氹仔北安碼頭,再轉乘「發財巴」往路氹城,不是又快又舒服嗎?雖然只是短短十多分鐘的航程,但總也勝過在東方明珠、友誼大橋飽嘗塞車之苦!
倘若有旅客欲往路環觀光, 那「海上遊」更是合適不過; 同時,「海上遊」還可再闢一條由人工島往內港的短途航線,一樣相當可行。旅客在海上吹吹風,霎眼便到內港,落船後去新馬路購物,不是省事又愉快嗎?窮則變,變則通,本澳的海上管轄權,為何不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