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可見的膠杯膠飲管。)
(垃圾桶內裝滿廢棄塑膠。)
在炎熱的天氣一杯手搖飲品,為不少年輕人帶來透心涼的爽快感覺,但短短數分鐘時間,就製造出膠杯、杯蓋、塑膠吸管和吸管包裝的塑膠垃圾。其實除吸管外,大量的一次性膠袋、膠樽、蔬果鮮肉的塑膠包裝,甚至每日多不勝數的外賣餐盒,都是現時塑膠污染的元兇。這些塑膠因為回收經濟價值低,難以循環再用,加上東南亞各地逐步禁止廢塑進口,回收業界叫苦連天。
環保成為現時需要迫切推行的話題,不少商家開始自行推動環保,自備餐盒有額外的折扣優惠、試行膠袋徵費、用高昂而可降解的環保餐盒等等。也有民間自發組織,遞信政府促商家源頭減廢,增強宣傳教育,實施「走飲管」行動,為地球減少不必要的負擔。有團體批環保局政策落後,本澳作為旅遊城市,固體廢物高於鄰近地區,環保政策卻慢人一步,「膠袋徵費」久未落實。大部分市民都有環保基本知識,但在政府還未強推環保政策下,表現顯得有心無力,例如去旅行或者在膠袋徵費的地區才會帶環保袋,在澳門收費仍未普及,自然沒有帶環保袋的習慣。
(編輯:黃嘿文 譚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