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已過,「銀十」亦已過半, 但放眼內地, 樓市仍淡。9月底,各大一線城市紛紛打出各種跳樓價的好牌,期望帶動資金回流,但似乎事與願違。10月來,雖有長假,但假期過後僅兩個工作日,房企宣布的融資計劃已經達到數百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時,包括萬科、保利在內的12大房企進行更名去掉與「地產」相關字樣,似在準備應對樓巿寒冬來到。 (文:胡夢然)
今年僅信托、發債渠道,房企融資額就已超過萬億元。(互聯網圖片)
中原地產最新數據顯示,國慶長假後,僅10月8日、9日兩個工作日,已有多個房企發布融資計劃,融資總額超過數百億元。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目前海外融資成本明顯上升,疊加匯率的波動,房企資金風險壓力可想而知。
截至9月底,今年僅信託、發債管道,房企融資額就超過萬億元。信託方面, 2018年1至9月,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3,106隻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同比上升161%, 發行規模6,572.38億元, 同比上升57.9%,較2016年同期的1,954.75億元增幅高達236.2%;發債方面,截至9月30日,154家房地產企業共發行400隻房地產信用債,規模4,044.55億元。比去年同期149家發債房企的260隻2,661.3億元的發債規模,發行隻數上增加了53.8%,融資規模上增幅高達52%。
換名目的或為融資
除加速融資外,多個房企開始去「地產」元素。根據房地產研究機構克而瑞發布的研報,2018年以來,至少已有十家房企啟動更名工作,去除「地產」「置業」等字樣,用「集團」等字樣取而代之。如保利地產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全票通過,同意公司將名稱變更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科旗下的「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多家房企回應,進行變更的原因是擴大經營範圍。業內人士也指出,房企更名並不意味著轉行,一方面是房地產市場不再是遍地黃金的階段,發展轉向是必然選擇。另一方面,最終目的或是為了融資。「現階段涉房地產的融資監管較嚴,經營範圍擴圍可以加大融資力度。」
房企收縮地產業務
需注意的是,除了擴大經營範圍外,確有一些房企在逐步收縮地產業務。如上市房產公司「嘉凱城」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其子公司擬以整體掛牌起始價不低於審計凈資產3.55億元的價格,通過浙江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旗下五個房地產項目。更名為中天金融的中天城投也在出售100%股權後,再度以46.12億元的現金代價,轉讓貴陽中天企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
確有一些房企在逐步收縮地產業務。(互聯網圖片)
債務集中到期推升房企風險
隨著內地調控政策的持續,貸款的緊縮,房企融資難度明顯加大。雖然目前房企因為2016年替換了部分高成本資金,資金鏈依然寬裕,但調控持續,內地房企資金壓力漸顯。債券集中償還期亦即將到來。根據Wind 資訊數據統計,四季度內地房企到期債券992.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今年10月到期額便多達417.7億元。除了年底的難關外,對房企來說,更需注意的是2019年的償還高峰,2019年全年到期償額多達3,597.3億元,同比增長近七成,其中明年一季度便迎來高達1,043.3億元債券到期。有分析師表示,由於銷售疲弱和信貸環境緊張,低評級開發商未來六到12個月的到期債務將面臨較高的再融資風險。
對房企來說,更需注意的是2019年的償還高峰。 (互聯網圖片)
而債務風險也已初顯,早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多家知名房企就表達了對融資的擔憂。碧桂園指出,年初就做好了收緊的準備,公司的現金餘額下降到了2,000億元。據悉,碧桂園目前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5.81%,相比2017年底上升0.59%。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的內部講話也透露出市場的現狀。「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了。」他表示,目前集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戰略研討,以「活下去」為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