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今日下午舉行分論壇,探討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交流與合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等出席。
譚俊榮致詞時表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粵港澳大灣區,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東西方文化交匯、碰撞、適應和共存的歷史軌跡,豐富的文化形態滋養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成為區域共融發展的深層動力。
他續稱,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致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的交流,尤其是在文化及文創方面的互相觀摩、學習,在社會各界的攜手合作下,創造了更多讓青年施展才華、實踐抱負的機會。
有青年在提問環節時提出如何以澳門文化包裝成產品吸引遊客。譚俊榮指岀,政府有不少政策推動創意產業,包括社文司轄下文化局的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又設有文化產業基金。他又指,好多人唔明白,以為澳門市場狹窄,沒有商機,他認為是「錯誤的諗法」,因澳門市場不止面對60幾萬本地人口,而是面向每年逾千萬的遊客。澳門亦有文化遺產,美食等多項元素,絕對可以成為大灣區文化交流平台。
論壇分別邀請包括嶺南文化學者鍾哲平、文化研究學者廖妙薇、澳門理工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長林發欽、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智庫發展報告2018》執行組長劉偉。從不同角度探討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的異同、交流與合作,以及傳統表演藝術的承傳。
(編輯:林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