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關 早撤離風暴潮

居民應配合撤離計劃
12/10/2018
19161
收藏
分享

超強颱風「山竹」上月16日吹襲澳門,事隔已四星期,市面及市民生活早已全面回復正常,但政府及民間團體仍努力不懈,宣傳及教育市民有關防災避險意識,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去年「天鴿」及今年「山竹」強颱風,皆因天文大潮引致水浸造成嚴重破壞,部分居於低窪地區居民在危急關頭仍不願撤離,延誤救援和增添施救壓力;社會工作局社會援助處避險安置組職務主管龍偉雄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居於低窪地區居民,在風暴潮來臨前進行撤離會比較安全,若風暴潮到來時方撤離,會增加危險性和難度。

治安警本月(6 日)聯同社工局,在澳門坊眾學校舉辦防災講座,約350位市民參與,社工局職務主管龍偉雄在台上講解避險中心資訊。 (治安警察局圖片)

龍偉雄呼籲市民,當風暴到來時,第一應投靠親友;第二是鄰居互助;第三才是到避險中心,因避險中心是提供給真正有需要幫助的市民暫避。市民在前往避險中心之前,應準備好個人應急用品,最好能自行準備有需要的食物,因避險中心基本提供是較簡單的食物,例如餅乾、蛋糕、水等。

龍偉雄提及,在今次「山竹」強颱風吹襲,避險中心開放時,有病人出現問題,但由於16個避險中心並非每個都設有醫護人員,市民若有特殊需要,必須預先做好安排,如要在風暴期間送往醫院治療,只會增添前線人員壓力,亦因每個家庭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盡可能帶齊有需要的用品。市民可步行到最近自己的避險中心,若有需要的市民及殘疾人士,可在集合點乘坐專車,前往設有無障礙設施的塔石體育館避險中心。

龍偉雄 社工局職務主管

去年「天鴿」風災後,過去一年政府透過不同媒體,包括電視、社交媒體、各大報章宣傳防災工作有一定成效,尤其在今年「山竹」吹襲能體驗出市民的配合度極高,大家都有準備好充足的糧食及食用水,而在低窪地區市民亦十分配合保安部隊的撤離計劃。

龍偉雄表示,今次是避險中心首次運作,未有考慮到在當中多個避險中心會有很多人使用,未來會檢視各中心人員配置、中心內設備、醫療配套、通訊設備能力及食物種類等作出優化和完善。他稱,本澳現有16個避險中心,收容額約為24,000人,未來會視乎實際情況再評估會否增加避險中心數量,屆時若有需要或會在口岸附近、人口密集地區等考慮增設站點,以期紓緩壓力。

16個避險中心並非每個都設有醫護人員,市民需事先做好安排。 (資料圖片)

垃圾堆「尋寶」食安存隱患「羊群心理」搶購食物成恐慌

澳門作為一個沿岸城市,當遭受颱風迫近帶來狂風暴雨,市面以至基建就有可能受不同程度的威脅與損壞,可能出現海水倒灌、水浸、停電等狀況,水源與食品有機會受到污染,一旦食用這些受污染食品及食水,就有機會危害身體以至公共衛生安全。颱風「山竹」吹襲澳門後翌日,民政總署發現有市民翻動垃圾桶撿拾垃圾情況,故提醒市民若使用受污染之食品或器具,可能會對健康構成風險,市民不應翻倒垃圾桶在垃圾堆中撿拾食物或用品。

團體自發組織義工協助清理街頭垃圾。 (資料圖片)

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向本報記者表示,連鎖超市等商戶在處理受水浸物品隨便棄於路邊確有問題,應送去焚化爐或集中放置一個地方等待清潔工人處理,不應直接扔到垃圾桶或臨時垃圾站,除影響環境衛生及阻礙垃圾清運工作,市民若食用或使用受污染食品或器具,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李良汪

另外,「山竹」襲澳前夕,居民到超市大量搶購糧食及飲用水情況,李良汪表示,市民意識到颱風到來需作準備是好事,但不要過量搜購糧水,「見到市民真係幾排水、幾桶水咁買」。他說,市民千萬不要搶購,因搶購可能會引起社會恐慌,最可怕是大多數人會有「羊群心理」,令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買不到。他稱,未來政府可在多方面渠道向市民宣傳,只須準備三數日糧食和飲用水已足夠,避免造成搶購現象。

長者不明「避險中心」

李良汪提及,在颱風前夕組織義工團隊探訪獨居長者,宣傳若有危險可到避險中心,惟仍有獨居長者反問甚麼是避險中心?

他認為,政府確實在各大社交媒體、報紙等做過大量的宣傳,但也不能忽略有長者接收不到,故政府在宣傳時亦須有針對性地向長者發放信息,例如可透過社工局或社團的數據,整理獨居長者資料,確保每一位市民都能接收到正確的防風資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