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季經濟增長6.7%,創七年來最低增速,而坊間亦不斷討論如何令中國經濟結構能夠轉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於澳門科大的演講中指出,傳統支持經濟增長的理論,現時基本經已過時,包括由政府藉以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因這些政策只能帶來短期效果,未能支持長遠增長。他認為,企業家才是推動經濟增長及結構轉型的主要動力,而真正的企業家並不多大理會宏觀經濟的變化。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認為,企業家才是推動經濟增長及結構轉型的最大動力(蔡斌輝攝)
對於培養企業家精神及創新方面,他認為,由政府或專家委員會推動的方法一般行不通,因為創新需要面對不確定性,而創業亦需要承擔風險,但政府或委員會在推動一個方案時,可能需要較高的精確性或盈利預計,但一個有潛力的創新方案往往未能滿足以上要求。他認為,政府更需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自由及公平的經營體制,而現時國內推行的「供給側」改革,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體制上進行改革。
金融體制完善才有利創業融資
創業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張維迎指出,國內很多成功的創新企業,如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00700)等,創業時的主要投資者都是外資。他指出,雖然中國儲蓄率高,但由於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資金一般流向了國企或大企業,創新企業往住很難得到融資。他提到,國內也有出現一些私募基金,惟金融方面的法規並未完善,故亦發展不起來。對於由政府支持的創業基金,他認為,這些基金由於較缺乏像私人投資般的獲利誘因,容易出現「亂投」或「湊數」的可能,政府較適合做的,始終是在金融等體制方面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