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費者購買的零售價來比較,每斤菜心在澳門要賣12.8元(澳門幣,下同),但過了關在珠海買,零售價只要6.4元;肉類方面,每斤豬瘦肉要47.7元,同樣在珠海,卻只要23.5元。這些價格資料在政府網站上都可以查閱,但即使政府提供資料予市民比較,仍然無法對本地售價產生降價壓力,因為澳門市民其實別無選擇,只能透過澳門政府許可的渠道購買生鮮食品,而價格就是這麼貴,不買?那就要走一趟珠海,當「走私客」。
如果檢視菜肉進口的價格鏈,9月上旬菜心進口價每斤2.4元,到零售價就要每斤13.7元,相差超過五倍;鮮豬肉進口價每斤12.7元,到零售就要47.1元,相差3.7倍。原產地一樣來自大陸,從珠海運到澳門,為何價格就要翻四番、翻五番呢?
寸土尺金的澳門,向來沒有自己的養殖場與農場,批發商只能從外地入貨,而無論肉類或蔬菜,都是由國家商務部指定的專門代理商南粵公司(南粵鮮活商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負責進口,兩南公司更有批發、零售業務,可說是提供一條龍服務。以蔬菜為例,南粵公司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代理進口業務需要負擔報關手續、人員及設備投入等行政費用,而南粵「僅依照商務部核定數額向內地出口企業收取少量費用,以維持公司團隊正常運作」,而當中的食品衛生安全風險亦要由南粵公司承擔。也就是說,進口企業的成本,部分是由出口企業來承擔。
批發:我們對社會很好交代
而在批發環節上,南下的蔬菜進入澳門後,要由批發商進行定價,再批給街市菜販和市面上的食肆等。批發商先以進口價向進口商入貨,再以批發價出貨給零售業者。以政府公布的數據,每斤菜心進口價2.4元,批發價則為7.5 元,價格相差三倍。
澳門蔬菜批發商商會會長李勇輝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進入港澳的蔬菜,都要先經過國家商檢局註冊和監管,當中報關、運輸、保鮮、包裝等環節,都是一大筆費用,以運輸為例,從國內運出來,費用大約1,500元至2,000元一程,均由批發商負擔。李勇輝說,這些成本會「適當轉嫁到本澳消費者身上」,「這是做生意的立場」。李勇輝強調,批發商絕對沒有壟斷的做法,「我想我們對社會很好交代」。
澳門蔬菜批發商商會會長李勇輝,否認外界關於批發商壟斷的言論。 (關柏皓攝)
零售:隱藏成本外界看不見
從批發到零售,價格就由6.6 元的批發價,再增加至12.3元。眾所周知,本澳街市攤販享有稅項減免,鋪租、水電均由政府「埋單」,為何批發價仍與零售價相差一大截?
市販互助會理事長柯清煌表示,攤販們也是「有苦說不出」。攤販從批發商購買的每一籮菜,都會裝有兩支保鮮用的水樽,差不多是三斤一支,加上包裝費、政府豁免的檢疫費,批發商都會算進貨品裡,加起來每籮菜的成本增加十元,而從批發市場送到街市,每盒菜又要收十元,等於攤販將一籮菜入貨到街市,差不多就要增加20元成本,這些細節外人難以看清。
外界有意見質疑,同一個街市往往價格相同,不同街市之間卻價格不同,懷疑有「聯合定價」的「不規則經營行為」。柯清煌解釋,蔬菜零售價是無法定價,每一個攤販都向南粵公司入貨,自己入貨就自己定出售的價錢,有人要賣貴點,也有人選擇薄利多銷。
市場小 議價 獲利空間都小
柯清煌又指,澳門僅有65萬人,市場與香港740萬人口相比天差地別,香港一個菜攤可以入一車次貨量,澳門攤檔做不到,只能每樣跟別人拿一些,「連跟別人議價都沒資格」,談不上甚麼賺取暴利。「大部分人目前的收入沒有超過人均收入中位數」,一籮菜買回來,清理乾淨後剩下不到三分二,如果兩夫妻要賺30,000元一個月,「一定要很好生意才行」。
記者走訪街市攤檔,有檔主認為,定價是買賣自由。(李景鵬攝)
直擊專供養豬場 門禁森嚴
蔬菜環節人人喊冤,那麼豬肉呢?澳門的豬肉同樣要由內地進口,而且有著「專供專養」的特殊待遇。本澳活豬批發價格自2012年起每月根據定價機制,由出口企業、零售商及代理行「共同協商」來定價。根據南粵公司數據,早前供澳活豬批發價每司馬擔約1,420元,但據了解,珠海每司馬擔生豬價格只有約830元,相差接近500元。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專供專養」的差距
根據記者調查,「廣東省珠海糧油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是港澳豬隻的其中一個供應商,在珠海斗門市設有一處養豬場。本報記者實地到豬場考察,發現豬場守衛森嚴,靠近大門的是停車場與宿舍,卻看不見豬欄位置,周遭環境空曠荒蕪。豬場負責人表示,該養豬場豬隻不會零售給個別店鋪或食肆,只能透過當地代理商辦理進口手續,如香港的五豐行與澳門的兩南公司。
豬隻進口環節多 代理批發各「抽佣」
合資格的豬隻運往澳門,同樣由南粵公司負責代理進口,根據商務部下達的配額數與市場需求,每日代內地出口企業辦理入口手續,檢疫入口後經澳門屠房交由「中國土特產公司」銷售。
據了解,南粵公司辦理入口手續,每隻豬可賺取數十元佣金,而豬隻交由屠房處理,肉販必須支付每隻100元處理費,再由「中國土特產公司」秤重,收取每隻數十元費用。
豬隻進口程序繁複,層層疊加的成本都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有街市肉販叫屈,豬肉損耗大,有些豬肥肉多,有些被打爛不能賣,即使拿回來100斤豬肉,也不能百分百賣出。這些丟掉的部分,都是無法回收的成本。
澳門融合堂鮮肉行總商會會長謝樹平向本報記者表示,澳門豬肉價格較鄰近地區貴,主要是由於生豬進口環節繁複,「土特產公司僅負責秤重,卻能賺取數十元佣金並不合理」。街市雖免除鋪租,但業界從業員老邁,本地人力資源又昂貴,也不能聘請外僱。一對老夫妻一天賣一兩隻豬已經很辛苦,收入也不到30,000元一個月。謝樹平說,以現在的經濟水平,去哪裡找不到一萬多元的工作呢?
謝樹平認為,市民想要買到便宜豬肉,政府需要減少進口環節,例如在鄰近地區建造豬場,直接向肉販供貨,減低成本,價格自然便宜。
澳門融合堂鮮肉行總商會會長謝樹平認為,澳門生豬進口環節繁複,產生費用多。 (關柏皓攝)
減少進口環節 引入競爭
與澳門不同,雖然生鮮食品同樣依靠內地進口,但香港有更多進口渠道,價格自然貼近消費者所需,而本澳無論蔬菜或肉類,都必須依靠兩南公司進口代理,南光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旗下的國企,南粵公司則是廣東省在澳門的窗口企業,競爭力無人能及。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表示,攤販當然必須有利可盈,價格訂定亦是市場自由,但政府不能疏於監管,尤其必須從批發環節中入手把關,監管是否出現壟斷、短斤缺両的現象,這些環節一旦出問題,價格只會更貴。她又指出,政府必須擴大市場開放程度,提高商販的競爭力,讓他人有渠道去參與,屆時市民有更多選擇,亦不必捱貴價食品。
記者買菜心短斤少両 檔主:行開看錯秤
為了解澳門街市的售價實況,記者走進紅街市、台山街市及筷子基街市一探究竟,觀察到各檔攤的價格參差不齊。以普通菜心為例,紅街市平均價格約為16元一斤,但賣相較佳;筷子基街市約為十元一斤,賣相相對遜色;而台山街市則最低十元一斤,最高卻開價20元一斤。而瘦肉價格則維持在每斤45至50元的範圍,據檔主介紹,不同質量的瘦肉有不同價格,若市民「問多幾句」,攤販就會提供多種選擇。
記者亦以顧客的身份,到紅街市一檔菜攤購買一斤菜心,檔主報價是「16元一斤」,但記者將購買到的菜心拿到公秤測重,顯示僅有14.8元的重量,換言之,記者被「呃秤」1.2元。隨後得到檔主的回應稱,只是「行開看錯秤」。問及為何價格與批發價相差較大,檔主僅表示是「買賣自由」。
格價女俠:盡快出台《消保法》
萬物皆漲唯獨薪水不漲,市民苦苦捱貴價食物,守護消費者權益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卻遲遲未能出台。該法案自2014年開始諮詢,2015年初完成諮詢報告,卻突然消失了蹤影,立法工作延遲至今沒有下文。早前經濟局曾表示,當局已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案最新修改文本,送交行政會安排會議討論,何時立法?還沒有具體時間表。
長期關注物價、有「格價女俠」之稱的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受訪時促請政府盡快立法,控制零售價格,若發現有暴利或聯合定價情況就需要直接干涉,保護消費者權益。
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
違法帶肉最高罰十萬 來歷不明肉危及健康
政府雖然在各個環節為食品安全把關,但卻無法阻止市民過關私自帶生鮮食物返澳食用,食安風險照樣存在,監管形同虛設。
食品安全管理學會理事長徐穗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市民若貿然將內地食品帶回澳門,尤其是禽畜產品,當中或會有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病菌,一旦食用或會構成嚴重的健康風險。若原產區土壤不適合種植,市民把相關產品買回家,清潔不乾淨或烹飪時間溫度不夠,所產生的細菌或會令消費者有機會中毒。
徐穗明更指,內地較多禽畜為家庭式屠宰,無論肉類來源或屠宰過程均沒有受到規範,消費者購買這些食品,存在較大風險。
根據第7/2003號法律,供個人自用或消費的食用蔬菜及部分根菜及塊莖菜類,不得攜帶超過1,000克入境,而生鮮或冷藏冷凍豬肉、牛肉、家禽等肉品則需進口許可才能入境。律師趙崇明指出,一旦違反有關規定,將會被科處澳門幣5,000 元至十萬元罰款不等。
今年截至第二季,海關檢獲的肉類走私案件超過10,000宗。圖為海關檢獲的走私食品。 (海關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