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特區政府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之一,多年來致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設立「文化產業基金」及「文化創意產業系列補助計劃」等系列政策推動文創發展。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助理教授李展鵬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政府推動文創發展不遺餘力,但文化事業發展非一朝一夕,而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經過長時間累積;回望過去十年,雖然政府在發展文創方面極具誠意,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展鵬稱,早在十年八年前,澳門政府已推出系列有關文化藝術發展政策,包括培養人才、電影資助及時裝設計等領域計劃,亦提供空間場地給民間作展演或工作室,政府為推動文創發展不遺餘力,但澳門文創事業過去一直處於百廢待興狀態,之前缺的東西實在太多,例如在文學創作及出版方面,資源仍不足;在場地方面,藝術家要找場地作展演或工作室仍相當「棘手」;過去十年文化局推出不少措施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依然未能為文化藝術工作者建構一個理想發展空間。場地不足是一個結構性問題,本澳房地產在過去十多年不健康發展,一些劇團在工廈小劇場不斷被加租而被迫遷;當然,政府提供空間亦無可能照顧到所有人,當局在開發場地方面還需努力。
質量提高優秀作品頻現
對於文創事業發展前景,李展鵬表示,樂見近年創作方面湧現不同領域的優秀作品,劇場表演質量有所提高,不少年輕觀眾對本地劇場更有興趣並入場觀看,也有不少本地創作人出現,近年本地創作的代表作如徐欣羡的《骨妹》等,但如要將本澳文化創意產業化,相關工作者想從中賺到錢且全職從事創作,仍有很長路要走;當局應在文化市場方面打通更多通道,令本地作品能在更寬廣平台展現,在澳門以外市場被看見。
完善配套 明確創作目標
藝術工作需要很多配套,如場地、受眾等,但澳門人口基數少,肯在文化方面消費的人不多,澳門本身的文化事業產業化亦未成熟,作品的商業發行網絡欠缺,如跟香港或台灣比較,他們的產業形成已超過半世紀,配套措施,人才培養、專業學院課程等方面很健全;澳門政府可借鑑鄰埠,完善當中各個環節,尤其明確創作目標,產業化並非最終目標,而是在產業化之前首先要有好作品,因此取決於整個教育配套配合,從而培養出好的創作人。
澳門文化底蘊深厚
李展鵬稱,澳門發展文創優勢在於本身文化底蘊深厚,如澳門獨有的「賭城」元素,當中定有不少有趣故事,另外,澳門的葡國殖民地歷史也是與別不同,種種都能為澳門文化創意發展提供特別且獨有的素材,如經過良好的機制提煉後便能成為一個市場優勢,是香港、台灣或內地都沒有的。過去澳門亦有不少藝術家利用此元素進行創作,只是某些作品沒有被看見;如何能讓更多創作人利用此元素及能讓他們在此環境下生存且能賺到錢,就是政府需努力地方。
文化局把空置多時的舊法院大樓二樓改裝成臨時「黑盒劇場」供藝文團體借用;作為本土演藝活動的展演平台,已成為最重要及最繁忙的劇場,是澳門表演藝術地標。 (資料圖片)
商戶市民冀多宣傳
文化創意產業,講求將創意產品投入商業市場運作, 當中會遇到那些困難呢?於「原創村」售賣原創手工肥皂的Rosanna 表示, 在文創創業方面,政府對創業者給予很大的幫忙,又開設很多的市集,但與此同時,Rosanna 亦表示政府在文創範疇的發展上,投入的資源,以及場地提供上略有不足。
在南灣湖「雅文湖畔」經營畫作、相片展覽及銷售的江先生亦同樣指出,過去看到政府對在文創範疇上投入不少資金及宣傳,不過,對於店鋪所在的南灣區,江先生認為人流略不足。他指出,雖然文化局在宣傳上有做功夫,但成效都是短期,只是短時間人流多,難以做到持續性。他亦表示,現時澳門人對文化認知度高了,澳門的文創產業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有市民亦認為政府在文創上的宣傳做得不足。於南灣「雅文湖畔」參觀的黎小姐表示,知悉南灣有文創商鋪的原因是朋友告之,認為政府在文創的宣傳上「做得不足,文化局應加強宣傳,不應令旅客長期只是流連在新馬路、大三巴等地方。